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春節:轉動這“神圣時間”的節點,歲首新正的喜慶悠遠綿長
傳統的東亞各國在文化上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她們共享了儒、道、漢字等文化財富,也在時間維度上被摶成了一個共同的文化圈。在這個時間的中軸線上,也共享了春節這一“神圣時間”的節點。除夕的鐘聲敲響在中國,也同樣敲響在古老的東亞文化圈;這也是一文明的律動,人心的共鳴,歲首新正的喜慶悠遠綿長。
責任編輯:陳斌
1月12日,制香工人在越南河內附近的一座村莊工作。越南民眾有在春節期間到寺廟上香祈福的習俗。
東亞漢字文化圈各國共享了很多相似的觀念和習俗,以節日為例,端午、中秋、重陽等皆為各國共享,源自中國的春節(農歷元旦)也是其中之一。
春節古稱元旦、元日、新正、新歲等,就是中原王朝頒布歷法“正朔”中一年的第一天,在古代“天下秩序”中受到中國冊封的周邊國家,也會得到來自中國頒布的歷法,因此在這個圈子內的各國其實都是同一天過新年。
長久的歷史給東亞各國留下了深刻印記,朝鮮半島、越南等都使用農歷,過農歷春節。在韓語中也和古代中國一樣,將春節稱為元旦、元日、歲首等,越南語中亦稱元旦、春節。在傳統時代,東亞各國不但通過儒學、漢字聯系在一起,在節慶的“神圣時間”上,也被聯系在一起。
南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百濟就在使用南朝宋的《元嘉歷》,奉南朝為正朔,《周書?異域傳上?百濟》記載百濟“用宋《元嘉歷》,以建寅月為歲首”,既然使用同一種歷法,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