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偵探小說Ⅷ:綁架案與勒索信

編者按:

偵探小說里往往充滿暴力、詭計與罪惡,但閱讀偵探小說,卻只有在舒適、放松的現實環境中,才能安然體驗小說中虛構的樂趣和智慧的快感。

自從1896年張坤德在《時務報》上首譯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以來,偵探小說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并在本土生根發芽、不斷發展已有百余年歷史,在此過程中,中國偵探小說已然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發展脈絡和類型特征。本系列文章將關注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偵探小說中的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早期攝影術與PS技術、女性偵探與兒童偵探形象、偵探小說中的“實驗”與“化驗”,及“惡搞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等內容,意在勾勒百年中國偵探小說誕生之初的趣味內容和基本面貌。

責任編輯:劉悠翔

一百多年來,綁架案是偵探小說電影的常見題材。圖為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影《解救吾先生》(2015)劇照。 (資料圖/圖)

綁架案一直是偵探小說和影視劇所鐘愛的題材。從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首相綁架案》,到東野圭吾被很多讀者吐槽的作品《綁架游戲》,再到前兩年紅極一時的橫山秀夫的《昭和六十四年綁架案》,都將綁架案作為偵探小說的主體情節和破解對象。此外,很多偵探或犯罪類題材電影,喜歡改編現實中發生過的綁架案件,比如根據1990年香港富商王德輝綁架案改編而成的電影《重案組》(1993年,成龍、鄭則仕主演),根據1991年韓國男童李炯浩綁架案改編而成的電影《那家伙的聲音》(2007年,薛景求、姜棟元主演),以及根據2004年演員吳若甫綁架案改編而成的電影《解救吾先生》(2015年,劉德華、王千源主演)等,而吳若甫本人也參演了《解救吾先生》。

一般案件通常是先發生犯罪行為,再進行追查破案,而綁架案中查案與犯案同時進行、平行展開,能否及時、有效地破案,直接關系到被綁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綁架案題材的偵探小說在情節上往往會顯得格外緊張。

民國偵探小說中的綁架案

綁架案也是民國偵探小說的熱門題材。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偵探小說家程小青和孫了紅,就都寫過不少關于綁架案的故事。在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的《五福船》(1923年)一篇里,宏源布莊主人俞守誠的公子慧寶在放學途中被綁匪擄走,而這已經不是第一起類似的案件。偵探霍桑決定出手救回慧寶,同時摧毀這個綁匪團伙。這聽起來是“綁票—勒索—贖金—抓捕”的故事俗套,其實小說中增大了破案難度,交付贖金的地點被設置在“楊樹浦黃浦江中的五福船上”,而代為交付贖金且意圖借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