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的潮汕,沒有“營老爺” 丨記者過年
祭拜,是潮汕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圍繞這些“老爺”的誕辰、忌辰,在每年正月,各村組委會還會專門舉辦盛大的“營老爺”活動,聲勢浩大。
只要參加了工作,就要給長輩、家族里的小朋友,或者是來拜年的小朋友發個紅包,有不少朋友調侃,在外辛苦掙錢,回家過個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家的人,似乎也不太關心國際話題,坐下來談論的都是家里長短、姻緣孩子,不喜歡常??偨Y、提煉或感慨,只在乎你又發現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吃到什么獨特美食。
責任編輯:姚憶江
今年回潮汕老家,大家都說沒有“年味”。
對比起來,今年沒有“營老爺”,沒有“燒龍”,沒有戲棚,年味似乎也變淡了,朋友們都說“過年好無聊”。
往年這個時候,路口的城隍廟,街頭的雙峰寺,早已人山人海,虔誠的男女老少帶著貢品,前來拜“老爺”、拜“伯公”。
祭拜,是潮汕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圍繞這些“老爺”的誕辰、忌辰,每年正月,村里的組委會還會專門舉辦盛大的“營老爺”活動,聲勢浩大。
不少外地朋友經常會問,你們經常說“老爺”,但“老爺”究竟是誰?
其實,“老爺”并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媽祖”。
因為每個“老爺”的類型不同,保佑的“作用”也不同,而“營老爺”,相當于北方的廟會游行盛典。在春節期間,將“老爺”們從廟里請出來,放在專門的神轎上,由村里的青壯年抬著游村走巷。
兒孫旗、燈陣也緊隨其后,代表了族群枝葉的繁衍。
就這樣,游神隊伍一路上敲鑼打鼓、浩浩蕩蕩,所到之處燃炮相迎,場面十分熱鬧,走完一圈然后再送回神廟安放,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外婆曾跟我說,摸“老爺”金身,萬事都會順利。對于兒時的我來說,若是能在游行的過程中,用手摸下“老爺”的金身,仿佛新的一年就穩了。長大后,我已經不會跟在隊伍后吶喊,也不會再每一場都追著看。
但只要聽到鑼鼓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