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讓家更近,而手機也會比我更了解爸媽丨記者回家
我媽是“操心命”,出門就開始擔心“門關了嗎”?;貋砜?,有點遠;不回來看,心里放不下。有了門窗傳感器,通過手機就能看到門窗關了沒,如果大門超過兩分鐘沒有關閉,還會在手機彈窗提醒。過年酒桌上我爸開玩笑說:“現在孩子媽的手機可厲害了,我什么時候吸根煙她都知道?!?br />
“智能”難免有“智障”的時候。搬家前,我買過一個智能語音音箱,但對于爸媽幫助不大,還平添了煩惱。有次媽媽蒸包子,想讓智能音箱提醒她關火,但音箱卻播放起了一首名字帶“觀火”的歌曲。
智能家居越多,大數據對自己家也就勾勒得愈發清晰,手機App將來會比我更了解我家、我爸媽。也正是基于對隱私和安全的擔憂,我沒有安裝家庭攝像頭、智能貓眼這類物品,我想爸媽也不希望我能看到他們在家的一舉一動。
責任編輯:汪韜
2021年,當我家從市中心搬到稍遠的新樓盤時,也遠離了鬧市,生活不如之前便利。
春節期間,在我被親戚們盤問啥時候結婚、年終獎拿多少之前,更令他們好奇的,居然是我家大門上的白色神秘物體。大年初二的大型聚會中,飯局還沒有開始,姐夫就問:那“一開一閉還閃光”的是個啥?
沒等我反應過來,我媽就已拿出手機,嫻熟地打開頁面,家里溫濕度多少、門關了沒、有沒有人在走動,一一展示,炫耀一番。哦,姐夫問的是我家的門窗傳感器。這個貼在門上方、麻將塊大小的白色智能小家電深得我媽喜愛。
貼在門上方、麻將塊大小的門窗傳感器深得媽媽喜愛。
事實上,經過一系列的失敗經歷和“灰度測試”,在智能家居的潮流上,五十歲的老媽已經超過了在座的年輕小輩。
2021年,當我家從市中心搬到稍遠的新樓盤時,也遠離了集結了購物中心、三甲醫院、四大銀行和城市地標的十分鐘步行生活圈。媽媽有次坐在陽臺望著樓下感慨,“這里經常一個人也沒有”。聽到這句話,我一時語塞,自己工作離家近兩千公里,每年回家不過兩三次,添置智能家居的想法萌生,既能方便爸媽的生活,也有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