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小鎮的淪陷

當氣候變化席卷全球時,全世界最靠近北極的小鎮正在遭遇多重危機。由于開放的政策,這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經商、采礦和捕魚,但急速變暖的環境正在摧毀這里曾經的生活方式。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斯瓦爾巴特群島屬于挪威,地處遙遠的巴倫支海中。 (環球科學供圖/圖)

2014年,馬克·薩巴蒂尼(Mark Sabbatini)第一次在自家公寓的混凝土墻上發現了裂縫。那是他搬到斯瓦爾巴特群島的第7年,這串群島屬于挪威,地處遙遠的巴倫支海中,大概位于挪威內陸北部的最頂端到北極點的中間。薩巴蒂尼是一名云游四方的美國作家,之所以來到這里是因為他被這里開放的國際化社區所吸引,而且這里還有爵士樂可以欣賞。

每年冬天,朗伊爾城(Longyearbyen)都會舉辦一場爵士音樂會,由此給這個建在北緯78^°,正處于極夜中的全世界最靠北的小鎮帶來生氣。音樂廳內,當地的居民、大學生、游客和來訪的科學家打成一片,他們碰響香檳酒杯,就著群山間怒號的風聲聆聽悅耳的旋律。薩巴蒂尼第一次來時就趕上了這場慶典。他說,他當即就對斯瓦爾巴特群島產生了家的感覺:“就像在房間里見到一位陌生人,然后立刻愛上她?!?/p>

但如今,這段感情卻出現了裂痕。薩巴蒂尼起初擔心公寓墻上的裂縫是屋頂滲漏造成的,畢竟2021年的雨水比往年都多。但隨后他意識到,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房子的混凝土地基變形了,低處的斷裂沿著樓梯蜿蜒上行,損壞了房子的米黃色外墻。第二年,租客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房屋下方本來有一套冷卻系統,可以在外部氣溫升高時讓多年凍土保持凍結,但是這套系統已經無法很好完成自己的任務了。薩巴蒂尼說:“這是因為溫暖的時段越來越多?!?016年2月的一天下午,鎮上的官員突然下令住戶撤離,他們擔心房子隨時都會倒塌。薩巴蒂尼和其他29人只好在短短幾小時內打包走人。

有些住戶撤退后徑直離開了朗伊爾城,但薩巴蒂尼留了下來。2021年他53歲,和周圍約2400名住戶一樣,已經把這個世界上變暖最快的小鎮當成了家。從1971年至今,斯瓦爾巴特群島的氣溫已經上升了約4℃,比全球平均升幅高了4倍。冬天時,這里的溫度比50年前高出了至少7℃。2020年夏天,群島更是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21.7℃。在那之前,這里連續111個月的氣溫都高于歷史同期平均值。據挪威氣象研究所的消息,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年降水量在過去50年間增加了30%~45%,主要形式為冬季降雨,薩巴蒂尼的觀察也與之吻合。另外,群島上多年凍土的溫度也比同緯度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高。即使參照北極圈內其他地區,斯瓦爾巴特群島的變暖現象也算是快的。

氣候變暖的影響是廣泛的。凍土消融后會變得高低不平,不僅會扯斷道路,還會使沿線的墳墓露出尸骨。以前這里很少出現強勁的暴風雪,但現在暴風雪卻變得越來越常見,還在俯瞰朗伊爾城的山坡上引發了致命的雪崩。但是,總體上雪季變短了,海冰也在后退。2020年《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從附近山脈上蔓延而下的冰川是地球上融化最快的冰川。此時,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北極熊和馴鹿都在為尋找食物而感到苦惱。

不過就在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生態的同時,變暖現象也釋放了北極的經濟潛力。1596年,探險家威廉·巴倫支(William Barents)發現了斯瓦爾巴特群島。在那之后,荷蘭、英國和丹麥水手就將它建成了一座捕鯨前哨站。他們在這里大肆屠殺鯨目動物,以此滿足歐洲人對燈油的需求。當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在20世紀早期被捕殺殆盡之后,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