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年味變淡”時,我們在談論什么?丨記者過年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22年1月30日,廣東廣州,幾位市民買完年花坐地鐵回家,鮮艷的花朵在車廂里營造出別樣的新春氛圍。
今年過年格外地安靜。
大年三十晚上,人們如鳥兒歸巢,棲息在一棟棟房屋里。四面墻截獲了人間笑語,空蕩蕩的街道變得像一張明信片。搶紅包、集福字、搖一搖,伴著春晚節目的背景音,一家人窩在沙發上,無聲地玩著手機。零點鐘聲敲響之后,忽然感覺少了點什么。相同時間點的記憶很快復蘇,煙花在不遠處天空綻放的響聲猶在耳畔,更襯出現在的寂靜。
現實中的爆竹煙花禁燃禁放,我和四方好友在微信群里瘋狂刷屏,虛擬的煙花爆竹不斷躥出、炸開,一場亂燉式的煙火表演落幕后,聊天背景恢復了干凈的原貌。整個過程,沒有震耳的聲音,也沒有硝煙氣味,可以說非常文明。
初一早晨,照慣例會有舞獅隊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從樓下經過,今年卻不見他們的蹤影。春節伊始,惠州本地便陸續出現了幾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再加上陰雨連綿的濕冷天氣,多數人都選擇窩在家里,哪也不去。
另一方面,確實沒有太多地方可去。1月27日到家后,我就從家人口中得知,今年西湖花燈取消了。逛花燈,曾是我們春節的保留節目。寺廟也都封了。和朋友們的聚會,只得推遲。共同經歷了這不平凡的兩年,大家都很清楚,將來的平安,是靠各自疏離才能到達的。
近來常聽到“年味變淡”的說法,今年的春節似乎尤為明顯。春節變得像一個普通的長假,長年勞碌的人們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