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中的春節丨記者過年
后來長大了一點,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到那個陷入了時間循環的馬孔多小鎮,我總會想起故鄉。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我曾想象,如果每個人的運動軌跡都能在空氣中留下一束泛著熒光的線,那過去二十年,屬于這個小鎮的光束,一定是大規模流出。
2022年1月27日,回家的第二天,天氣預報說省內即將迎來大規模暴雪。奶奶怕雪路難行,當晚便趕到市區,為除夕夜做準備。這場雪“爽約”了,直到大年初六早上姍姍來遲。
我的家鄉是江蘇中部小城,返鄉條件并不算嚴苛——回家前,爸爸向社區做了報備,社區要求返鄉人員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但當我到達家鄉的車站,還是嚇了一跳,出站口乘客通道里的消毒水氣味之濃,不亞于任何一所醫院。兩年前幾乎也是這個時候,我從北京放寒假,戴著從海淀藥房里搶購的醫用護理口罩,膽戰心驚在火車上度過一夜。那時候,“健康碼”“流調”“核酸檢測”都還是游離在日常生活經驗之外的詞匯,如今,我們已經與之共處了兩年。
社區要求三天做兩次免費核酸,滿七天再復核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我媽規勸我,盡量別出去串門。城區里的街道上已有些空了,炒貨店和鹵味流動攤前卻依舊大排長龍。小區年前早早在入口處掛了禁放煙花的標牌,還配以擴音喇叭重復播報。除夕夜里,家里人看了會兒春晚,便切換到網絡電視,看戰爭片。年味越來越淡了。
因為拜年的緣故,我重新回到從小長大的小鎮。上一次回去可能是三年前。小鎮還是記憶里的樣子:一條長街貫通南北,沿路是二三層的門市房,一樓用來做生意,二三樓自住。長街上依次嵌著理發廳、糧油店、彩票站、小賣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