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了數千年的年味,不應淡去
讀懂了“年”,讀出了“年”的味道,它在我心中愈加重要。過年時,我便格外地鄭重其事起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弘揚這個文化,努力豐富年的內涵,讓年味越來越濃。
責任編輯:溫翠玲
1月30日,人們在年貨市場選購新春飾品。
我是1960年代生人,那時的物質太過貧乏,以至于小時候的我認為,人生就為一件大事而來,那就是過年,前面的三百六十多天,只是過年的前綴。過年了,就有得吃平時吃不到的,可以換下常年穿著的舊衣服,從頭到腳簇然一新,還有得跑來跑去做客人,還能東家進西家出到結婚的人家中去討喜糖吃。身穿新衣,口嘗美味,耳聽鞭炮,覺得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雖然吃年夜飯或者去做客人時,很多菜是不能動的,像紅燒肉、紅燒魚塊、肉嵌油豆腐之類,只是擺在桌上讓大家飽飽眼福的,因為下次請客還要擺在桌子上繼續讓客人飽眼福,但我還是覺得過年實在是人生中一件最美好最幸福的大事。
后來,年齒漸長,再后來,物質極大地豐富了起來。過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