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通脹率接近50%:反映了什么深層次經濟政治問題?
近些年,土耳其與西方、俄羅斯、周邊國家的關系都在惡化。埃爾多安,揮舞著胡蘿卜加大棒,在幾方強大勢力中間轉閃騰挪、長袖善舞,彰顯其政治強人的一面,但畢竟國力有限,外部環境惡化又疊加新冠大疫,終究波及了經濟基本面。
責任編輯:陳斌
2月1日,游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附近游覽。
2022年2月3日,土耳其統計局公布數據:該國1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8.69%,創下近20年同比最大漲幅。
盡管通脹數據驚人,但土總統埃爾多安反對提高基準利率,認為低利率有助于穩定物價。他日前表示:政府將“逐月降低螺旋上升的高通脹”,并“在一段時間后”徹底消除高通脹。
CPI暴漲,顯示出經濟基本面出了不小的問題,土政府或可能在未來逐漸降低通脹率。但問題是:其經濟與社會出了啥問題?這就不得不從土耳其目前采取的國策層面來審視。
埃爾多安出身貧寒。1994年當選伊斯坦布爾市長,1998年因當眾頌揚宗教詩篇被判刑10個月。2001年創建正義與發展黨,2003年任總理。2014年任總統,并于2018年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M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