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斯文,何以江南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明代蘇州畫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局部),參照北宋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的構圖形式,描繪的卻是明代中期蘇州城的生活圖景。
“文化”是看得見的。觀眾看得見的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平臺上各色節目的“文化”含量在遞增,文化節目本身的數量在遞增。元旦剛過,一檔經典文本圍讀節目《斯文江南》出現在東方衛視。
東方衛視確定這檔節目的名字是《斯文江南》?!拔覀兪紫纫鉀Q幾個問題。大江南還是小江南?內景還是外景?主景怎么設計才能體現江南情懷?”執行制片人汪甜盈說。
節目組最終決定第一季節目聚焦小江南,也就是普遍認知上的江浙滬皖長三角地區;從實際操作角度和疫情防控角度考量拍攝可行性,決定在棚內搭建園林景觀作為主場景(圍談場)。亭臺樓閣、飛檐翹角、曲水流觴這些傳統的江南,一個寫實的、濃縮的江南。
《斯文江南》擁有一個注腳,“首檔經典文本圍讀節目”。
節目中的斯文,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讀本”,一干文化先賢的經典文字。節目中的江南,是多座江南的城市,紹興、蘇州、上海、宣城、杭州。
節目中的人物組合,很是穿越。王羲之、王陽明、陸游、魯迅、秋瑾出現在紹興篇。蘇州篇是范仲淹、顧炎武、金圣嘆、唐寅,上海篇是徐光啟、李叔同、巴金、蕭紅;宣城篇是謝朓、李白、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