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卡拉揚:聯動“群島”想象,為衣服再造生命
卡拉揚將衣服從功能、流行、時尚工業中解放出來,讓它在二維和三維世界自由穿梭。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Hussein Chalayan肖像 攝影:Semra Russell
時裝秀臨近結尾,連綿頌禱聲中,臺上只剩下一桌四椅。
4名模特取下椅套,向外鋪展,穿上身便成了紅、橙、灰、紫4條剪裁精良的直筒連衣裙;最后出場的模特,走進咖啡圓桌中央,將其上拉提至腰間,木桌一下變為層層疊疊的大蛋糕裙;模特們拎著椅子折成的手提箱離開;秀場頓時變得空寂,仿佛剛經歷了洗劫……
▲《后來》,2000年秋冬系列 攝影:Chris Moore
這是前衛設計師侯賽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載入史冊的2000年秋冬發布會《后來》,堪稱時裝界經典教科書。桌椅變身服飾和行李,并非簡單的奇趣妙想,而是這位來自塞浦路斯的設計師為戰火中背井離鄉的難民找尋的“出路”——“你常聽到這樣的故事,人們迫不得已躲回家中,收拾一切準備離開……這就是舞臺呈現的景觀,只是用了詩性的表達?!?/span>
▲《谷與鋼》,2008年秋冬系列。?《卷宗》 雜志,2019年10月。造型:Isabelle Kountoure 圖/Brigitte Niedermair
卡拉揚曾連續兩年(1999、2000)獲得“英國年度設計師”;2006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員佐勛章(MBE);2012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其評為“史上百大時尚偶像”之一;2018年,卡拉揚榮膺極具聲望的倫敦設計獎(此前獲獎者包括建筑師托馬斯·赫斯維克、扎哈·哈迪德和時裝設計師保羅·史密斯)。
精湛的剪裁工藝,跨文化對話與深思,對服裝背后意識形態的剖析,魔幻、震撼甚至激進的走秀現場……卡拉揚的先鋒設計,難以被時尚界定義、歸類,他游走于服裝產業和藝術創作之間,以身體和秀臺建構表達場域,結合影像、裝置、雕塑等媒介,探討移民、身份、信仰、邊界等城市與文化議題。
“服裝與我們的身份認同密切相關,衣服本身就占領了某種意義上的空間,它重塑你周圍的環境,而人們的穿衣方式也會構建出一套行為模式,這又開辟出新的空間。所以,我把服裝當作一種符號來使用,它幫助我們找尋自我?!?/span>
▲“侯賽因·卡拉揚:群島”展覽現場 供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21年12月1日至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