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需完善維護公益性的運行機制 —— 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2022年1月監控得到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116件,企業治理領域事件占比49%,社會領域事件占比43%,環境領域占比8%,醫療機構、房地產、金融行業責任缺失問題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康華
2022年1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收集116件警示事件,企業治理(Government)(含管理)領域的負面事件占比49%,其中金融業合規管理問題最為突出,包括華匯人壽、信泰人壽等保險公司長險短做、噱頭營銷;青島農業銀行、重慶三峽銀行貸款管理不到位、資金挪用等問題。
社會領域(Social)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不合格的產品服務、不正當的營銷活動給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帶來的負面影響,事件占比39%,食品、藥品安全依然是風險高發的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醫院因相關人員違規違紀成為輿論中心,被點名或處罰,其中有民營也有公立醫院。典型事件包括中紀委披露云南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院長馬林昆受賄3000萬,日照中心醫院醫生直播婦科手術等。
此外,房地產及建筑行業因合同和資金問題頻繁違規,典型事件包括合肥錦順房地產公司發生多起農民工討薪事件被查處,多家房企因拖欠工程款被上海建工起訴,總金額超30億元。
環境領域(Environment)的負面事件占比8%,雖然事件不多,但是影響較大,包括青海省屬國企鹽湖股份下屬公司鹽湖能源因非法開采賠償1.95億元,寶鋼股份控股子公司因未批先建被罰85萬元,江西晨鳴紙業污水超標被罰40萬元等。
圖1: 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布(件,%)
圖2: 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布情況
醫院需要堅守公益定位,強化責任管理
201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公布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 26000),將社會責任的概念,從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拓寬到SR(Social Responsibility),規定的社會責任七項議題(組織管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公平運營、消費者權益、社區參與)同樣適用于醫院、學校等公共部門。
在社會責任警示事件的監控中,我們將醫院(不論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納入考察對象,不僅是因為這些單位適用社會責任國際標準,更是因為它們日常運行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高度相關?!吧鐣熑巍睉斒撬鼈兊谋举|屬性。
1月收集17起醫藥健康及衛生領域負面事件,有8起與醫院相關,其中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各4起,涉及院長違紀、醫生違規、虛假宣傳、藥物濫用等多方面,反映醫院辦院宗旨的偏航,責任管理的失位。
提升醫院社會責任能力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009年,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醫院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7次提到醫院的公益屬性,目的正是為了扭轉改革開放以來醫療衛生領域過度市場化的傾向。
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醫院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健康公平,增強普惠性”;加強醫院信息公開,“重點公開質量安全、價格、醫療費用等信息”。
然而,在主要靠業務收入生存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公立醫院存在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公益屬性的傾向,一些民營醫院更是將利潤作為主要目標,偏離了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辦院宗旨。這也是導致醫療費用過快上漲的原因之一。
隨著人民的健康需求持續提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將從更多維度審視醫院責任,醫院需要準確把握自身的責任屬性,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建立相應的責任體系,妥善處理好保持經營活力和兼顧社會效益的問題。
醫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力度需要同步提升
信息公開是提升醫院責任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2016年,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重點推進衛生、藥品領域的信息公開,要求“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p>
從各大醫院的官網、公眾號看,醫院近年來在患者就醫指引、健康科普、科室介紹等方面做到信息公開,內容和形式日趨豐富;但是對于社會關注高的醫療收入、門診人次、就醫價格、住院天數等信息鮮少披露。
歐美國家較早建立了醫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以美國為例,2010年美國可負擔醫療法案規定,所有非盈利性醫院必須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州議會、行業協會明確公布醫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法和指標,報告需包含醫院實施的社會責任活動清單、各項社會責任活動的成本、目標及效果等內容。
2022年1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管理辦法》,要求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從2022年2月1日起,應及時主動公開機構概況、醫保、價格、招標采購、行風廉政建設、咨詢及投訴方式等信息,這將有助于推動醫療機構透明管理,促進醫院責任水平提升。
目前已有不少學者從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層次、議題或利益相關方入手,給出符合中國醫療特色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建議。我們立足利益相關方視角,整合專家意見擬定醫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框架,供從業者參考。
圖3: 公立醫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框架
1月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一、鹽湖能源破壞生態賠償1.95億元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1月7日《青海法治報》登載青海鹽湖能源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針對木里礦區達成1.95億元的生態損害賠償協議。鹽湖能源自2012年入駐礦區,對礦區400余公頃的高山草甸、凍土層、植被嚴重損害,由此帶來數畜禽放牧、生態調節等系列影響。
警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五年來,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國共辦理7600余件生態環境賠償案件,涉及金額超過90億元。巨額賠償將給更多企業以警示,司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日趨嚴厲、常態化,想鉆環保漏洞以牟利的企業只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二、得物快手等直播產品不合格率高被點名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1月16日,央視曝光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9家電商直播平臺銷售的嬰幼兒服裝、成人服裝、服裝配飾等6類商品抽檢結果。“得物”電商平臺抽查不合格率最高占50%,快手、小紅手抽樣不合格率為40%、28.6%;京東、淘寶等直播也有部分貨物存在問題。
警示:電商直播作為新業態,對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有積極意義,但是要長遠發展,行業亂象必須得到有效整治。直播電商新規《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產品不合格、服務不到位,主播和平臺都應負主體責任。直播平臺需要健全機制,加強對主播的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障。
三、中石油倒賣進口原油近1.8億噸被調查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新華網1月19日消息,審計署審計發現,中國石油下屬燃料油公司存在倒賣進口原油問題,自2006年開始,燃料油公司將40萬噸進口原油以“調和燃料油”名義銷售給山東濱化集團,中石油由此出現倒賣進口原油行為,累計倒賣進口原油1.795億噸,共銷售給115家地煉企業。
警示:有業內人士測算,1.8億噸原油提煉出汽油和柴油的價值約6000多億人民幣。中石油利用自身的進口權,將原油倒賣給無配額或配額較少的地煉廠,這種違規操作,導致下游地煉企業盲目發展,助長違規煉油,擾亂了油品市場秩序,造成國家稅收流失。
四、東亞銀行違反信用信息采集等相關規定被罰1674萬元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開出2022年開年后首張千萬級罰單,東亞銀行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罰款1674萬元,并責令限期改正。
警示:銀行所接觸到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住址、聯系方式、財產、職業、信用情況等,有巨大的“價值”。銀行不著力保護,侵害客戶權益,無視《個人信息保護法》,不管出于內控漏洞或者主觀故意泄露,都應嚴懲。
五、云南三甲醫院原院長3000萬受賄案披露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月16日,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賬》一文,披露云南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馬林昆涉嫌受賄罪一案。到案發時,馬林昆共收受30多名醫藥經銷商等人送上的財物,折合人民幣達3000多萬元。
警示:藥品耗材、醫療設備采購是醫療領域腐敗高發區。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強調,持續糾治醫療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嚴肅查處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行為。醫院內部也應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合規審計機制,加強對關鍵崗位人員的約束。
六、我愛網絡技術公司干擾算法案被判賠償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1月12日,北京海淀法院公開百度公司起訴人工刷量平臺我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干擾算法一案,一審判決我愛網絡公司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及合理開支5萬元。此前,百度因認為我愛網絡技術公司通過設置廣告任務發布平臺等行為,制造虛假點擊,擾亂排序結果,將該公司起訴。
警示: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明確規定,不得利用算法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海淀法院認為,我愛網絡技術公司的行為實質是通過人工制造虛假點擊量,影響搜索頁的展示結果,干擾算法排序,造成了對百度、用戶以及市場秩序的影響。
七、華菱鋼鐵下屬企業安全事故頻發被約談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1月11日,湖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約談了華菱鋼鐵集團兩家下屬企業,湖南華菱湘潭鋼鐵公司、衡陽華菱鋼管公司。2021年以來,華菱集團下屬企業共發生8起生產安全事故,造成8人死亡、4人受傷。其中最近不到一個月內,相繼發生3起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傷。
警示:這家企業2021年平均不到兩個月就會發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或受傷。顯示出企業安全管理失位,安全文化未落實,是管理者對安全責任的漠視。湖南省安委辦對近期兩起事故提級調查和掛牌督辦,責任人將得到嚴厲追究。
八、日照中心醫院醫生直播婦科手術被處置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1月18日,日照市公安局東港分局接群眾舉報,日照中心醫院疑似在網上直播婦科手術片段。經查實,已對日照市中心醫院涉事醫生厲某某刑事拘留,提請批捕,依法依規注銷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予以開除。日照東港區政府、區衛健局、涉事醫院11名相關人員被問責。
警示:女患者手術期間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男麻醉師偷拍,該醫生喪失職業操守,觸碰法律底線,行為惡劣。涉事醫院存在手術室管理制度不健全,醫德醫風教育不到位、患者信息保護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直播平臺B站也存在內容把關不嚴的責任。
九、多家房企被上海建工起訴索要工程款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月14日,上海建工發布公告,多個項目被房地產公司拖欠工程款項,已先后將河北西柏坡宏越房地產公司、合肥市寶匯置業公司告上法庭。自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上海建工涉及相關訴訟8起,涉案總額超30億元。
警示:上海建工遭遇并非孤例,受融資收緊影響,多家房地產企業面臨資金鏈危機,發生債務違約、項目延期、拖欠工程款項等事件,多地發生農民工集體討薪、業主維權的群體性事件,投射出房地產企業長期坐擁土地紅利背景下高負債、高杠桿的發展陰影。房地產業資本無序擴張的邏輯需重建了。
十、山姆會員店App自己打好評被罰30萬元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1月11日,廣東市場監管局發布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指導性案例,其中山姆會員店App默認五星好評被罰款30萬元。通報顯示,沃爾瑪利用山姆會員店App線上銷售商品,當用戶未及時評價時,App會自動默認五星好評,并計算在好評率里展示。
警示: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默認好評”并非真實用戶評價,虛假的好評率數據是對既有消費評價的曲解,并將對潛在消費者形成明顯的誤導,構成虛假宣傳。希望通過案件指導規范電商平臺的評價系統。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掃碼閱讀:汽車質量問題頻發,新產品更應重視質量安全 ——12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網絡編輯:史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