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式解說為什么會火出圈?
不是說“濛式解說”套路才是正確的,至少它能夠給解說界帶來一些“啟發”——客觀中立很好,但專業基礎上,有情緒感染力,或許更符合年輕人的觀賽習慣。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濛式解說為什么火出圈。
責任編輯:劉韻珊
(視覺中國 / 圖)
隨著閉幕式完美結束,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式拉下帷幕。
在本屆冬奧會上,作為東道主的中國代表團創造了自1980年參加冬奧會以來的最好成績,共獲得9塊金牌,位列獎牌榜第3名。
除了諸多為國爭光、拼搏可敬的冰雪運動員刷屏全網外,為短道速滑比賽進行解說的王濛,也收獲諸多喜愛。王濛不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大家解釋清楚復雜的規則,還給觀眾帶來很高的情緒價值。
甚至本屆冬奧會王濛的每一場解說,都能登上微博熱搜,連網友都在喊話:“請王濛焊死解說席?!蹦敲磫栴}來了,為什么王濛的“濛式解說”能火出圈?
解說界她最專業
“濛式解說”的第一個特點是,專業。
在本屆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接力比賽中,還剩下6圈時,王濛就非常大膽地作出判斷:“我們,我們贏了!”還剩下4圈時,王濛就直接說:“中國的首金誕生了!”
當武大靖被對手逼近,當兩人以很小的差距沖過終點,解說室另外一個嘉賓黃健翔還說著等看大屏幕回放時,王濛幾乎毫無停頓地說:“贏了!贏了!不用看回放了!我的眼睛就是尺!”
這種自信來自于王濛在無數次比賽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她能夠判斷出比賽的總體走向和趨勢,也能夠以肉眼準確看出細微的差距。
更經典的一個解說是男子5000米接力比賽時,中國選手李文龍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