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洗澡難題:應讓社會養老服務更精準精細
我們對老人的關懷越精準精細,老有所養的內涵才更具體更充實,為年輕人開發的就業崗位才更多,社會文明的程度也才會由此體現得更高。
責任編輯:溫翠玲
一養老院的護理員為老人洗腳。
(此文是讀者對《不能讓老人成為“需求孤島”》(2022年2月17日《南方周末》方舟評論)的回應)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老有所養,不讓老人成為“需求孤島”,我們還不能僅停留在滿足老人的一日三餐供應上,而應該讓社會化服務更精準更精細,比如為超過4400萬失能半失能以及愿意購買服務的老人提供洗浴服務等。
記得28年前我從老家到外地工作,第一次回老家探望外婆時,她給我提出的要求就是幫她洗一次澡。
外婆當時80多歲。我上小學時,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