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胡適:他是“偽君子”嗎?丨胡適逝世六十年
胡適逝世六十年后,誤解和爭議并未休止。生前,他強調整理國故的必要性時曾說:“不先弄明白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決不配評判他們的是非?!睂τ谄淙?,大概也是同理。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歷史上的胡適很少像影視劇里那樣西裝革履,而是以中式著裝為主。圖為1920年3月的胡適(右二)與蔣夢麟、蔡元培、李大釗(從左至右)合影。
有人說,2021年中國電視劇的年度反派角色,胡適榜上有名。
電視劇《覺醒年代》首次將知識分子群體作為民國敘事的主人公,胡適是其中之一,編劇龍平平接受采訪時說,“(過去)還沒有一部影視劇把胡適作為重要角色”。
此前討論度最高的胡適形象,出現在2011年的電影《建黨偉業》中,由美籍華裔演員吳彥祖飾演。短短三分鐘戲份,呈現了胡適歸國之初倡導白話文運動的演講,被認為演出了胡適的儒雅和不卑不亢。
影視劇對胡適的塑造是否公允,人們的評價不一,但對其中的情節進行剪輯和二次創作流行一時。閱讀量超過八百萬的知乎提問“如何評價胡適”中,不少回答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偽君子”來形容他。
錢理群對胡適頗為欣賞,他認為中國白話語言的運用典范,前三名是胡適、魯迅、周作人:“尤其是胡適,他的語言通俗、準確、簡潔,是中學生的學習范本?!?/p>
2012年播出的紀錄片《重回適之路》里,開場的旁白是:“對許多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胡適,是他們高中語文考試的一個選擇題:狂人日記的作者,A魯迅,B胡適。選擇胡適,就沒了這2分?!?/p>
將胡適和魯迅對比的思維由來已久,在電視劇《北平戰與和》中扮演胡適的演員六小齡童曾說:“在兒童時代,我就知道有這個人,但只知道他是一個跟魯迅對著干的壞人?!?/p>
著有《胡適與魯迅》一書的學者邵建認為,“胡適和魯迅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兩個知識分子。他們兩人思想脈系不同,文化資源有異,價值取向也大相徑庭。他們對20世紀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分別帶來不同的后果?!?/p>
隨著流行文化的介入,胡適重新回到了青年觀眾的討論中。其實對他的褒貶爭論,在學界早已稀松尋常。由于歷史原因,對胡適的研究在海峽兩岸都經歷了較長的波折,后來才逐漸豐富和復雜化。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灣“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歡迎酒會上發言時,心臟病發而溘然逝世。
胡適逝世六十年后,誤解和爭議并未休止。生前,他強調整理國故的必要性時曾說:“不先弄明白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決不配評判他們的是非?!睂τ谄淙?,大概也是同理。
“把胡適說成全盤西化者顯然不恰當”
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