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么稱呼隋煬帝:從擬親制度到養子文化
唐之代隋,既自知天下易得乃是撿親戚家的便宜,滿朝公卿也多是歷隋乃至南北朝入唐的累世數朝世族故宦,即為新朝的文武大臣,多出已勃興數代的衣冠之族,所以唐立國之后仍為隋諱,存了父子之國的意味。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代宮廷畫家冷枚所繪《文王百子圖》。
隋煬帝成了李世民的老干爹
李世民怎么稱呼隋煬帝?
乍一聽,這個問題似乎提得突兀,其實不算古怪,也好回答。
西魏、北周名將獨孤信(502-557)保持著一項很牛的紀錄:三朝國丈。
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周明帝宇文毓,為北周明敬皇后;七女嫁隋文帝楊堅,就是以吃醋控夫廢殺親兒著名的“天女”文獻獨孤皇后;四女兒在世低調些,但子孫開國稱孤,身后皇帝一大串:她的先生是大隋朝的唐國公李昞,生下李淵,后來笑納了七姨家的爛攤子,成為唐高祖,遂追封娘親為元貞皇后。
獨孤信精準嫁女的碩果之一,是隋文帝楊堅,成為唐高祖李淵的姨父。
楊堅既是李淵姨父,李淵比楊廣年長三歲,就是楊廣的表兄。順下來,李世民該叫楊廣表叔。
唐太宗有沒有見過隋煬帝,即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前,李世民有沒有覲見過當朝皇帝楊表叔,不好說。李世民生于公元599或598年,足足比楊廣小30歲以上。大約在他六七歲時,仁壽四年(604),三十九歲的楊廣即位。大業初年,李淵先后擔任岐州刺史和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其后入朝任殿內少監、衛尉少卿,但時間很短。大業九年(613),隋煬帝為對付楊玄感叛亂,任命李淵為弘化留守,節制關右諸郡兵馬,其后鎮守太原,直至起兵反隋,李淵應未再回到表弟御前。
但在明人演義小說《說唐全傳》中,隋煬帝成了李世民的老干爹。新進皇養子李世民給皇養父磕過頭,還乖乖跑到蕭皇后那兒叫一聲母后千歲,母子吃了回認親酒?!墩f唐全傳》第三十四回說,隋煬帝在下揚州前北巡太原,唐公李淵帶著四個兒子見駕,煬帝看李世民一表人才,“心中歡喜得緊”,對李淵說:“王兄,朕欲將卿子世民承繼為子,不知卿意如何?”李淵急忙謝恩,于是“世民拜了煬帝。煬帝即封世民為秦王,下旨太監引入后宮,去拜母親。世民見了蕭妃,俯伏道:‘臣兒世民朝見母后,愿母后千歲千歲千千歲!’蕭妃叫聲:‘王兒起來?!Ψ愿罃[宴后宮,賜宴不表”。
根據正史的記述,大業十一年(615)八月,隋煬帝北巡,被突厥始畢可汗數十萬大軍包圍在雁門,李世民時年十六,隸將軍云定興麾下勤王參戰,并無隨父覲見煬帝之事。脫圍后的隋煬帝如驚弓之鳥直接回駕洛陽,兩年后,李世民就策動其父起兵,而南下揚州前,隋煬帝亦未再次北巡太原驗收晉陽宮。這樁養子公案,應屬虛構。
《說唐全傳》是明清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舊時曾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量齊觀,幾乎家喻戶曉。小說廣泛吸收包括正史、野史、逸聞軼事乃至這些故事在民間流傳中衍生積累的新奇情節,其創作成書是一個文本與傳說長期互動的過程。換言之,上一個王朝的皇帝把下一個王朝的皇帝收為義子這樣的情節設計,可能采自民間傳說,是其成形過程中社會心理與民眾集體意識的投射。
后唐清泰二年(935)正月,敦煌鄉百姓張富深收養外甥進成為男契(局部)。采自乜小紅《俄藏敦煌契約文書研究》。
義子的身影到處晃動
在野史軼聞中過把養義子、當干爹大癮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