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諸葛亮北伐的起點與終點

“祁山風勁肅秋酣,暗淡陣云五丈原”。蜀漢軍六出祁山,是三國熱的沸點之一,是一顆炫目的帥星,劃過歷史夜空的起點與終點。

從差一點大有作為,到明知不可為而為,一代英才的命途叵測、宏愿宕跌,實在難付笑談中。

責任編輯:楊嘉敏

甘肅隴南的祁山,若論雄偉險峻或靈秀奇幽,與三山五岳相比都微不足道。然而,諸葛亮的到來,卻為它鐫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的文化符號。

陜西岐山縣五丈原,是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兵鋒,直指曹魏重鎮長安最近的地方。他恢宏的生命樂章在這里戛然而止,“忠貫云霄”的余響卻經世回蕩。

祁山堡 (馬恒健/圖)

蜀隴咽喉

“六出祁山”,成為諸葛亮興復漢室戰略行動的代稱。祁山南麓、西漢水北側的祁山堡,正是那一陣歷史風塵的凝聚地。

我去祁山堡的念頭,在心里縈繞了許久,為的是等待秋酣。這樣的時節,可以觸摸它的無盡悲愴,可以憑吊它的深邃蒼涼。

位于禮縣城東20余公里、西漢水北岸的祁山堡,為平川上突起的一座孤峰,是人工壘砌于西漢時期的軍事設施。據《禮縣縣志》和《秦州志》記載:“堡高數十丈,周圍里許,四面如刀削,高峻奇拔”。它北倚 “連山秀舉,羅峰競峙” (《水經注》) 的祁山,南臨日夜奔流的西漢水。

早在商周,禮縣的西漢水兩岸,土地肥沃,草木毓秀,開闊富庶,便成欲圖霸業者牧馬積糧的絕佳之地。

“在西戎,保西垂” (《史記·秦本紀》) 。從殷商中晚期開始,世受殷商王室恩惠的秦人遠祖,即嬴氏一族的一支,受命在今甘肅天水地區的西戎之地,保衛今禮縣一帶的西垂,以監督西戎族群,維護殷商王室的統治。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有功,被封為諸侯,建都于西垂,秦國正式建立。從此,秦人先祖在此農耕牧馬,積蓄力量,然后越過祁山,攻城掠地,“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

祁山堡上遠望祁山 (馬恒健/圖)

經綸滿腹的諸葛亮,當然知道祁山的輝煌過往。因此,他首次北伐便兵出祁山,一定有著從風水到歷史、從地理到天文的全面考量。

祁山,曾經祥云蒞臨、虎躍龍騰。自信霸業傳萬代的秦始皇,便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嬴氏子孫。如今,確認為秦人發祥地的禮縣境內,其大堡子山上的西垂陵園,被稱為秦第一陵園。

祁山坐落在東西長百余里的河谷盆地,扼蜀隴交通的咽喉。蜀漢據有此地,東北可直逼天水關、陳倉(今寶雞),進而圖謀關中,直搗長安。南可安然撤回隴南,再不濟可退守固若金湯的劍門關。

諸葛亮的這個戰略構想,早在《隆中對》中就有所體現:“西和諸戎”。祁山周邊是氐羌聚集地,出祁山可爭取氐羌,分化曹魏勢力。祁山復雜地形地貌,便于蜀軍攻防設伏,且糧食富足、水草豐茂。

諸葛亮首次北伐與最后一次北伐,蜀漢軍的兵力均接近十萬,幾乎傾全國之力。

事實上,諸葛亮一出祁山,隴右五郡已攻占天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