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理財面世:門檻低、期限長,但不是剛兌

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必須具有“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三個顯著特征,以此和普通銀行理財產品區分。

從投資范圍來看,養老理財比一般的債券類公募基金顯得更激進。

養老理財產品本質上仍是一款商業理財產品,不能突破現行的資管新規規定來進行保本、剛兌等違規操作。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小塵4x/圖)

繼首批養老理財發行2個月后,養老理財試點迎來擴容。

近日,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貝萊德建信)獲銀保監會頒布的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資格,成為國內第5家養老理財產品發行商,也是首家合資理財公司。

養老經濟又被稱作“銀發經濟”,據人社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3.5%,接近14%這一“深度老齡社會”警戒線。與此同時,中國目前的勞動年齡人口以每年數百萬的速度下降,養老金收支缺口正在持續擴大。

2022年2月23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提到“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金融資產成為下一個緩解養老金缺口的手段。

廣義上,養老理財包含了以養老服務為目的的所有金融產品,包括前些年試行的“個稅遞延養老保險”、基金公司發售的養老目標基金等。但上述養老理財,指經監管部門批準、由銀行理財子公司或資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門檻低、收益平穩,投資期限較長,目的是匹配個人養老支取需求。但在試點期間,只有廣州、成都、武漢、深圳、青島5地開售,且要求購買者必須持有當地身份證件。

面對養老產業的廣大前景,銀行正在“摩拳擦掌”,養老理財究竟是什么?

外資巨頭入局

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允許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這4家理財公司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

3個月后,4家理財公司幾乎同一時間在4地開展銷售。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理財網信息發現,這一類養老理財產品已經發行8只,其中第一批4只的產品總規模為120億。

貝萊德建信成為第5個“吃螃蟹”的資管機構,未來一年將在廣州和成都展開試點,規模上升到了100億。

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銀保監會指出,其“具有長期養老金管理實踐,可提供國際良好經驗”。公開資料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