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的“接軌”與“特色”
“特色”有利時大談特色,“接軌”實惠時力主接軌,真個左右逢源,應對自如。
責任編輯:蔡軍劍
教師是讓學生抱怨而同時存敬重之心好,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同時存輕蔑之心好
在我們這個傳統深厚的國度中,有些傳統是頗奇妙的。比方說,對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甚至相互沖突,卻都“政治正確”的論證模式——同一個案犯,想要嚴懲不貸,就說他“雖然情有可原,畢竟罪責難逃”,想要寬大從事,就說他“雖然罪責難逃,畢竟情有可原”。如今“中國特色”和“與國際接軌”也似乎具有了同樣功效,“特色”有利時大談特色,“接軌”實惠時力主接軌,真個左右逢源,應對自如。
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