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俄烏沖突前線女醫生:我不會在最需醫生之時躲在家里
昨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假消息,說我的城市已經被攻占了。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工作,害怕得哭了?,F在我冷靜多了,我不會退縮,我會盡我所能,幫助盡可能多的人。我不會在人們最需要醫生的時候躲在家里。
為了應對可能的傷患,我們準備了充足的注射器、靜脈注射設備、急救用藥、手術服等等,但目前非常缺乏抗生素,我們只得申請人道主義援助。
我很喜歡中國的流行文化,最喜歡的明星是王一博。在這一切結束后,我希望能夠去中國游玩。
責任編輯:曹海東
北頓涅茨克的一處廣場,烏克蘭軍隊部署了一處防空炮。
2022年2月26日中午,26歲的女醫生伊琳娜(Iryna Inzhyievska)搭上了救護車,向工作的醫院疾馳而去。她接到烏克蘭政府的消息稱,俄軍的炮擊會在20分鐘內到來。在醫院,她和同事們屏息等待了很久。最終,炸彈落在了10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
伊蓮娜在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的一家醫院工作。這是一座只有12萬人口的小城市,卻有著微妙的政治地位——它位處盧甘斯克州內,24日,這里成為了俄烏沖突的最前線。
2014年,盧甘斯克州經過公投后成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宣布從烏克蘭獨立。原來的州府落入親俄勢力控制中,北頓涅茨克便成為烏克蘭政府在該州的臨時行政中心。8年間,雙方武裝沖突不斷,最終形成烏克蘭政府控制該州北部,反政府武裝控制南部的局面。
平衡在2月21日被打破。俄羅斯總統普京當日宣布,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2月24日,普京宣布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