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建設全面鋪開:從著重“面”到著重“點”
據虞崇勝觀察,繼全國政協聘任99名專家后,建立人才庫事實上成為統一的政協活動,幾乎在所有省份開展起來。其中,湖北省就是在同年12月確定了具體的專家人選,當時“搞得陣仗很大”。
以往做學術調研時,田學斌和同事們經常會覺得“到其他省份調研很困難”,但以河北省政協特聘專家身份參與調研,自己可以較為輕松地獲得想要的材料,掌握的情況也更全面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協人才庫本身是國家的一個參政議政機構。它的意見不是民間發聲,而是通過各種協商活動納入考量,為最終決策直接提供參考和依據?!?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杜茂林
2020年6月28日,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聘書頒發儀式在京舉行。
湯中立是在進入陜西省政協大樓后才得知自己被聘為“政協專家”的。
2021年5月12日,在陜西省政協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舉行的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聘任儀式上,湯中立與其他11位專家,一同從時任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手中接過聘書。
建設參政議政人才庫并非陜西的首創。十個多月前,2020年6月,全國政協禮堂內,共99名專家收到了全國政協頒發的聘書,成為“國字號”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他們當中不乏高校教授、企業家、醫生等專業人才,也包括曾身居要職的高級官員和往屆政協委員。
建設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的想法最早可見于2019年3月。彼時,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稱,要建立應用型智庫和參政議政人才庫,為高質量履職建言提供支撐。
隨后兩年,從全國政協開始,不僅湖北、寧夏、江蘇等省級政協,各地市、縣一級政協,也逐漸推開了參政議政人才庫的建設。
在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虞崇勝看來,建設參政議政人才庫,“是發展協商民主,推進政協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誰能成為特聘專家?
什么樣的人能成為政協特聘專家?
卞晉平曾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如今也是全國政協特聘專家。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特聘專家的遴選,是由全國政協10個專門委員會提名各自領域內有建樹的專家,隨后由政協主席會議協商研究而定。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最初政協要求10個專門委員會各提名16名專家,形成了一份160人的名單,協商之后確定了99人。
對部分專家來說,自己被選中略顯意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是全國政協特聘專家。他記得,2020年5月,自己正在云南調研,忽然接到了全國政協的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去參加受聘儀式”。
毛壽龍這才想起來,很久之前,曾有政協的工作人員和他溝通過,問他愿不愿意成為政協人才庫的專家。得知自己成為特聘專家時,毛壽龍有點意外,“以前雖然參與過一些中央部門的工作,但是沒有直接的政協工作經驗?!?/p>
梳理全國政協99名特聘專家名單可以發現,這些人大致可以分為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