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地方兩會深議碳中和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采訪8位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現,2022年地方兩會關于雙碳的建議、提案專業性很強,不再只有宏觀概念,而是深入到具體的行業中。
以雙碳話題形成“集體提案”是2022年各地兩會的特點。由于雙碳話題的專業性,也集結了多個領域的專家參與調研。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9月,游客在貴州省龍里縣龍里大草原的風電場觀光。雙碳話題涉及多個領域,能源轉型是各地都要啃的硬骨頭。
四川省的環境科學教授、貴州省的化工專家、江蘇省的民主黨派人士……從云貴川到長三角,已經閉幕的地方兩會,碳達峰與碳中和話題再次頻現。
2020年9月,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簡稱雙碳。2021年全國兩會,雙碳話題已有出圈之勢。時隔一年多,熱度依然不減。南方周末記者梳理了31?。ㄖ陛犑?、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都含有“綠色低碳”內容。
2021年,國家層面碳達峰碳中和的“1+N”頂層設計達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行業的實施方案也將陸續發布。上海推動500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浙江狠抓百個千億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安徽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容量448萬千瓦……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也紛紛曬出自家的能源轉型成績單。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采訪8位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現,2022年地方兩會關于雙碳的建議、提案專業性很強,不僅有宏觀概念,還深入具體的行業。成都市政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趙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21年各地兩會上已經有許多以雙碳為主題的提案、建議,“2022年有了‘1+N’的頂層設計,提案和建議更專業,深入到了更細分的領域?!?/p>
集體提案
以雙碳話題形成“集體提案”是2022年各地兩會的特點。
集體提案通常需要聯署或經組織、集體研究通過,署下的多個名字代表著這份提案沉甸甸的重量和公共性。在兩會召開前,各地政協往往會召開“集體提案選題報告會”。
2022年1月,民革安徽省委會的集體提案為“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安徽碳達峰與碳中和工作”,作為新興工業大省,雙碳對于安徽省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民革安徽省委員會參政議政部工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