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圈要不要“綁”起來?從一只救生圈想到為民利民的大前提
透過這一只救生圈,不難窺見,基層許多為民利民的實事好事,有個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就是著手點務必要便民。若是漏了“便民”兩字,或許再好的想法和再美的愿望,都有可能變成水中月鏡中花……
責任編輯:溫翠玲
或是由于疫情和年紀的關系,最近兩年,三五老友相聚時的節目,從以前的請客吃飯喝酒悄然變成了請客徒步出汗,郊野運動鍛煉正當時。
前些天的一個上午,與老友在有山有水的綠道揮汗快步走,途中經過一段棧橋,稍稍駐足欣賞一下眼前山水風光美景??赡苁锹殬I習慣的原因,工程師出身的老友偶然間瞧見棧橋橋欄上放置的兩個橙色救生圈,僅僅就多看了幾眼,他忽地嘟噥出一句:這樣子的救生圈,有,不也等于沒有!
聽到這話,我也好奇地看了看橋欄上五花大綁的那只救生圈,終究是外行,還是沒能看出個中的門道,只好轉頭請教老友。
被綁起來的救生圈。
老友走上前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