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給自己動手術的時候了
改革曾是共識,現在卻隨著利益分化出現了社會認識的嚴重分裂。在市場化改革中痛惜喪失了舊有權力的一小批人,打算劫持民意,左轉再左轉,把車開回權力代替市場的舊體制。
責任編輯:余力
■經濟拼圖
改革曾是共識,現在卻出現了社會認識的嚴重分裂。旗號可以是社會主義或者是資本主義,但本質卻是權力壟斷或者是市場壟斷。兩批人的身后,也都跟隨著失望和迷茫的人群。2008年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成就、危險,也看到了希望
王小魯
2008年是個意味深長的年份。
三十年前,一批稱得起中國脊梁的人,發動了改變歷史的改革。它創造了奇跡,一個政權在沒有內戰、沒有政權更替、沒有社會動蕩的情況下,主動推行社會結構的深刻改造,和平實現了經濟體制的基本轉軌。人最大的敵人莫過于自己,最困難的改革是改自身。三十年前的領導者們做到了這一點。
改革創造的另一個奇跡,是三十年間經濟總量增長十幾倍,增長率高居世界之首,從近乎赤貧的人均兩百美元GDP升至兩千美元的小康社會,使大多數民眾從改革中獲益。在全球經濟因泡沫破滅而衰退之際,中國仍能保持相當的增長,而且幾乎可以肯定能快于其他大國走出困境。
做到這些,靠的是老老實實承認舊模式不行了,但絕不是推倒一座舊菩薩,再拜一尊新神靈。改革不但是對老意識形態教條的叛逆,也是打破新洋教條的創新。關鍵在于,以民眾的利害得失為取舍,而非以老或新的教義或是小集團的利益為取舍。
可是今天,我們又到了要給自己動手術的時候了。三十年改革中我們打破了計劃壟斷,造就了經濟發展,但也一步步造就了新的既得利益者。改革曾主要造福于百姓,后來卻過多地讓利于利益集團。市場化轉軌沒有完成,既得利益者抵制放棄從半個市場中得到的特殊利益;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任務艱巨,它必須剝奪少數人無法無天的特權,代之以公民權利。
改革曾是共識,現在卻隨著利益分化出現了社會認識的嚴重分裂。在市場化改革中痛惜喪失了舊有權力的一小批人,打算劫持民意,左轉再左轉,把車開回權力代替市場的舊體制。在改革中沒有如愿撈得更多的另一些人,希望車頭右轉再右轉,走上一條財富支配權力的新道路。兩個旗號截然不同,兩條道路卻幾乎是殊途同歸。旗號可以是社會主義或者是資本主義,但本質卻是權力壟斷或者是市場壟斷。兩批人的身后,也都跟隨著失望和迷茫的人群。
2008年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成就、看到了危險,也看到了希望。地震后的上下一心,奧運時的數百萬志愿者,經濟困難時成千上萬沒有失去希望的農民工、企業主和大學生,他們的自強不息,是中國走向繁榮的力量所在。
中國的希望在人心里,在民眾中間。中國的前途在于堅持不懈推進改革,在于把民眾的利益和未來置于其他之上。眼前迫切需要推動的,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建立一套約束政府行為的規矩,讓行政管理公開透明;是把公共資金管理攤開在陽光之下,靠百姓監督實現政府廉潔自律和職能轉換;是在社會參與之下重建政府的效率和信譽,是通過改革重新凝聚社會共識,同舟共濟。
在2008歲末看未來,相信終究會看到一個堅持市場基本體制、經濟生機勃勃的中國,同時也是一個政治開明民主、全民和諧共處的中國。
(作者為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