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卡門線外,還在藝術的有效射程內嗎?

這20年以來的全球化的演進,手機、互聯網的迭代,表情包發展得特別快。我現在再用標識符號寫那個“地書”,就可以寫得比20年前更生動、更深入和更復雜,因為你占據了更多的材料了,這些材料自己在生長?!厄唑阎邸芬彩?,它使用的素材是網絡上的監控圖像,一開始素材遠遠不夠,但后來就爆炸式地增長?;鸺惨粯?,5年前你想都不敢想,但是我介入太空藝術這兩年,你可以看到,關于航天科技有多少進步,不斷有新聞和素材在出來,幾乎每一天都有關于外太空的報道。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雨僧

▲徐冰與作品《Where are we?》  圖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

一片純白,空無一物。突然,出現了一個人。他穿著白色的航天服,戴著白色的N95口罩,曾經標志性的哈利波特同款圓形眼鏡,此刻變成了護目鏡,更加不辨本來面目。這是誰呢?是人類嗎?但見這個生物在純白的泡泡屋里東張西望,好奇地發現幾個發射臺似的東西,他試著伸手,按一個鍵下去。此刻鏡頭切換,在如此超現實、虛幻的場景下,轟隆一聲,一枚真實的火箭——徐冰天書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震耳欲聾的點火聲中,發射了出去。

這原本是“徐冰天書號”火箭發射之前,藝術家及其團隊設計的發射現場效果,奇幻的戲劇感兼顧了虛構和非虛構,如同科幻大片。待到火箭真的要發射之前,徐冰卻接到了電話:因為疫情的原因,徐冰本人不能進入“徐冰天書號”火箭發射現場。

在過去的2021年春天,我國民營火箭公司的“徐冰天書號”藝術火箭發射升空,也將這一話題持續地帶入了后續的相關討論。之后,藝術家把這段特殊的經歷呈現在了紅磚美術館的大型展覽《徐冰:藝術卡門線》中,這并不是一次孤立的藝術事件,可能藝術家自己也沒想到,太空為他原本的藝術語法,又宕開了一層新的維度。

▲“徐冰天書號”發射前現場作業

戈壁灘上,出現了一座環形山

因為不能進入發射現場,徐冰在七八公里之外目睹了火箭啟動升天的過程,“當時我們在發射場中間那條高速公路附近,因為距離太遠了,火箭看起來很小,聲音也很小,從很遠處傳來,最后目送它穿入大氣層,不見了,它留下的煙霧形成了一個祥云似的圖案。當時我沒有經驗,以為發射成功了?!比欢?,十分鐘后,他們接到了火箭發射失利的消息。

徐冰和他的團隊心情都很失落,他們原本準備了篝火晚會慶祝,但那天晚上,大家守著火苗,不知該說什么?!昂髞砦液腿f戶創世公司的于文德、紅磚美術館的館長閆士杰幾個人在車上,大家都假裝睡著了,其實都沒睡著,百感交集?!?/p>

▲《“徐冰天書號”:環形山》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

而航空航天人員已經爭分奪秒地開始了對火箭殘骸的搜索和回收,為分析失利原因做準備。每一次失利都是人類科技經驗的累積,航天事業必然建立在這種累積之上。在漫漫戈壁灘,離一開始測算的理論落點僅隔200米的地方,工作人員發現了環形山。一個直徑28米的坑洞,周圍方圓幾公里都散落著白色的粉末和碎片,有一種奇特的莊嚴和美感。在環形山邊上,他們發現了金箔,“我們知道這個金箔只有在衛星‘天書魔方’邊上才有,火箭扎進沙漠,它攜帶的固體燃料爆炸之后釋放出巨大沖擊力,形成了環形山?!?/p>

▲《天書魔方》 2019-2021,裝置,6.5cmx6.5cmx6.5cm

“天書魔方”是徐冰為“天書號”火箭專門設計的一個藝術裝置。按照本來的設計,這枚鐫刻著“天書”的鋁合金立方體將通過四級火箭的推力被帶入太空,可從太空實時傳回影像和太空之聲?!澳Х胶芷?,字體能反射光芒,安裝在艙外,等衛星最后在軌的時候,它會拍攝到魔方在外太空運行,拍攝到星辰運轉,以及它與地球及其他星系的關系?!?/p>

突破卡門線,同框、同屏、同軌共振

魔方在發射失利中不知蹤影了,在紅磚美術館的展廳里,觀眾能看到的是它的模型,跟發射有關的紀錄片、太空藝術簡史的梳理,以及從戈壁灘收集到的回落一子級箭體和散落部件的殘片——火力推送、大氣摩擦、箭體隕落,再造了它們的模樣。徐冰為這個展覽起名《藝術卡門線》,集合了一系列圍繞太空主題的藝術創作??ㄩT線是國際航空聯合會認定的一條海拔100公里的分割線,它被認為是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超出卡門線外,便屬于太空的范疇。也許,在藝術領域也存在著這么一條肉眼看不見的分界線,值得去超越和破界探索。

▲“徐冰天書號“回落地表的一子級箭體

展廳里另一件正在進行中的視頻裝置也令人難忘,那是在外太空拍攝的首部定格動畫,名為《從黑點到藍點》,徐冰利用一個已經服役過期的在軌衛星,把制作好的動畫信息傳送到這顆衛星的電子屏上,然后通過一個自拍桿,把電子屏上正在播放的動畫,和正在轉動的衛星拍在一起。這枚退役的衛星,依然保持著忠誠的每天繞地球轉動16圈的功能,當它轉到地球上某個國家的上空,動畫中小人隨身攜帶的包裹里就會掉出一串這個國家的文字,把這些字符連接起來,會得到許多意味深長的句子,比如:方向在哪?零重力、萬物平等、腳下自帶跑步機、宇宙自拍給另一個宇宙看、有終點嗎……這是一種跨越星際的互動創作,地球文明和地外空間,第一次同框、同屏、同軌共振了。

即便在太空中失重,人類依然有畫畫的沖動

在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中,民營還處于起步階段,“藝術火箭”項目顧問于文德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