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談共同富裕:要啃下城鄉結構這塊“硬骨頭”

最大的亮點就是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數,形成一個中等收入者占多數、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在兩頭都占少數、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

要通過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讓農村的人口能夠分享到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利益,通過減少農村人口來增加農村人口的收入。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2年3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斗,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之前,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描繪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提出了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20216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共同富裕示范區落地浙江。

共同富裕這一概念最早在195312月中央通過的《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提出。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強調,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當下,共同富裕的內涵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實踐中的難點是什么,該如何突破?針對上述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鄭曾多次參加中央文件起草工作。

經濟學家鄭新立,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人民視覺/圖)

“提低、限高、擴中”

南方周末:共同富裕的概念最早在1953年提出。你之前多次參與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不同時期共同富裕概念和內涵有什么不同嗎?

鄭新立: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目標。當時溫飽問題還沒解決,還是以全體人民能夠吃飽穿暖作為一個重要目標?,F在70年過去了,我們重新提出這個目標,是在全面小康的目標已經實現的情況下來實現共同富裕,主要目標是中等收入者能夠占多數,要朝著廣大居民生活比較寬裕、每個家庭都有住房、多數家庭擁有汽車、孩子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老人能安享晚年、每個人都能夠安居樂業、個人愛好能夠實現全面的、自由的發展,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南方周末:現在提出的共同富裕跟之前相比有什么特點?

鄭新立:最大的亮點就是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數,形成一個中等收入者占多數,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在兩頭都占少數,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

南方周末:實現讓中等收入者占多數這個目標,關鍵點是什么?

鄭新立:關鍵就是要“提低、限高、擴中”,盡可能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使他們能夠進入到中等收入者的群體中;對高收入的人群,通過建立完善的稅收制度,讓他們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總體來講,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