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實現“開門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措并舉穩定外貿。
海關總署3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3%。其中,出口3.47萬億元,增長13.6%;進口2.73萬億元,增長12.9%,外貿繼續保持向好勢頭。
從主要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2.02萬億元,增長9.9%,占出口總值的58.3%,其中電子元件、汽車出口分別增長24%、99.1%。進口方面,機電產品、農產品分別進口1.11萬億元、2254.4億元,增長6.7%、7.7%。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指出,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保持平穩增長,雖然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確定,但依然實現了開局穩,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穩增長政策措施靠前發力。
外貿開門穩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出口3.47萬億元,增長13.6%;進口2.73萬億元,增長12.9%。以美元計,前兩個月進出口規模突破9000億美元達到9734.5億美元,增長15.9%。
李魁文指出,前2個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3.94萬億元,同比增長16.3%。民營企業進出口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至48.2%,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民營企業占比的提升是中國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持續做好“六穩”“六?!惫ぷ饕约懊駹I企業自身經營機制靈活的體現。民營企業在穩就業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能夠帶動消費經濟的活躍,對于中國穩外貿的作用不容小覷。
白明認為,外貿“開門”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基本符合預期。2020年1-2月,受疫情影響,外貿為負增長,所以2021年外貿的高增長帶有恢復性成分,過濾疫情等帶來的非正常波動,中國的外貿正在逐漸回歸合理增長區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從趨勢看,受高基數因素及全球疫情趨緩影響,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但進口、出口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顯示了中國外貿的韌性與強勁。
周茂華分析稱,一方面,從主要經濟體相關指標看,全球需求仍處于復蘇軌道;另一方面,我國防疫形勢整體向好,工業基礎、產能配套、基礎設施與穩外貿政策的支持使我國外貿繼續保持韌性??傮w來看,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供應鏈與產業鏈恢復需要過程,訂單替代效應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歐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海關統計顯示,前2個月我國與歐盟、東盟和美國分別進出口8746.4億元、8704.7億元和7859.2億元,分別增長12.4%、10.5%和9.7%。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92萬億元,增長18.3%,增速高于整體近5個百分點。
白明分析,對于中國外貿,東盟和歐盟都具有成長潛力。歐盟符合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尤其在高端領域。東盟作為中國的鄰居,有著RCEP等多個自貿協定,“一帶一路”也在推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未來,歐盟和東盟可能會交替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白明表示,中國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扎實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衍生出現更加暢通的貿易,正在逐漸步入“貿易收獲期”。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從現在的高增長來看,取得了實打實的成就。
李魁文指出,中國對與RCEP貿易伙伴合計進出口1.85萬億元,同比增長9.5%。隨著RCEP制度紅利的逐步釋放,RCEP成員經貿發展成效將進一步顯現。
白明認為,伴隨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的順利竣工以及日本、越南等國家疫情得到控制,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貿易額將進一步增長。
多措并舉保穩提質
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強調,今年穩外貿的壓力非常巨大,形勢也非常復雜嚴峻。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基礎上,疊加階段性因素的消退,在“高基數”上再增長,壓力很大。
周茂華分析,目前外貿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海外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地緣沖突及歐美政策轉向等加劇了全球供應鏈修復與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性;大宗商品上漲、航運物流受阻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也給中國穩外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當前能源及部分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并對全球經濟復蘇、金融市場波動產生外溢效應,對我國部分外貿企業也會構成一定壓力?!敝苊A說。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2022年對中國外貿是一個關鍵之年,應該著力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困難。當前,最主要是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雖然外貿增長勢頭整體會有所減弱,但外貿高峰期的拐點還未出現,商務部也將今年作為“外貿鞏固提升年”,一定要借此機會把外貿穩住,為后續鞏固提升做準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多措并舉穩定外貿。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
白明表示,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信貸是穩外貿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以及出口信貸的風險保障和融資增信作用,為外貿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風險保障及融資手段,幫助外貿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穩定企業發展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積極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助力外貿降成本、提效率。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介紹,跨境電商等作為貿易新業態,是中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不僅成為我國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的新引擎,還利用其強大的數字化優勢,促進傳統外貿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周茂華建議,中國需要落實落細商品保供穩價、穩外貿政策措施,為外貿企業紓困;引導外貿企業回歸外匯中性,聚焦主業,提升外貿競爭力;鼓勵外貿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促進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