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代表委員辯網絡直播監管:亂象禍起于打賞?
全國人大代表李君:“無利不起早,關閉平臺打賞功能,能有效杜絕主播為獲取灰色收益而進行的惡俗、低俗等博眼球和擦邊球的行為?!?br />
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強制設置打賞冷靜期,打賞者三天內可以無理由撤回打賞,打賞金額與頻次上限設置權歸于監管部門。
全國政協委員張頤武:應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科普,提升優質知識傳播者在網的絕對數量。
責任編輯:譚暢
從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孔濤提出要加強對網絡“黑主播”的監管,到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丁小兵建議加強“直播帶貨”監管,再到2021年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稱要建立健全網絡直播賬號分類分級規范管理,并在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與延時到賬期,網絡直播及相關行業盡管多年來發展迅速,卻也亂象叢生,引發廣泛關注。
2022年全國兩會,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再次提出短視頻及網絡直播相關建議或提案,部分亦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爭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其中3位代表與委員,并梳理其建議、提案,試圖探討如何在鼓勵部分內容創作者與主播的同時,合理監管網絡直播及相關行業。
直播亂象因何而生
蹭流量無底線、直播無底線、網絡行乞、數據造假、內容低俗……論及網絡直播,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看來,其捧紅了大批吸金能力強的網絡主播,但平臺諸如打賞的功能也帶來了不少社會亂象。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也關注到網絡直播“打賞”機制所造成的問題:90后男出納挪用公款4826萬,一年多打賞主播2000萬;亡夫打賞主播250多萬元,妻子發現后狀告主播及平臺要求退回;貧困生在朋友圈偽裝富二代,貸十幾萬打賞主播,父母卻在家吃低保。
然而,網絡直播何以亂象叢生?李君認為,當下網絡主播收入高而違法成本低,實時性的直播卻又難以監管。而違規違法的直播得不到監管,就會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合規合法的直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除此之外,還容易使青少年產生不勞而獲的思想。而平臺針對色情低俗現象,則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始終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設計規則,甚至給予其流量。
肖勝方則認為,“‘打賞’行為來錢太快太多,使得眾多年輕人對直播行業趨之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