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六點”:首次直言“臺灣意識”首次直接喊話民進黨
從“葉九條”到“江八點”再到“胡六點”,從“和平統一”到“和平發展”,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同屬一個中國”,從“互不承認”到“互不否認”,當下的兩岸關系,處于1949年來最好的時期。
責任編輯:李小鳴 鄧科
三十年前的元旦節,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當日解放軍即停止炮擊金門等島嶼。三十年過去,這份文件中的期冀與呼吁,如今大部分已變成我們眼前的現實。
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講話,再度引起海內外的高度關注。這個被稱為“胡六點”的講話,從六方面闡述了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共對于臺灣問題的重要主張,也體現出三十年來中共對臺政策的變遷與對臺思維的演變。
臺灣當局對“胡六點”以“善意、務實”評價之,島內輿論也大多肯定其中的“新講法、新意涵”。“胡六點”為兩岸達成和平協議劃定了路線圖,即先討論政治關系,后建立軍事互信,最終才是達成和平協議。在三十年乃至六十年的大背景下觀察,這篇文稿的意義可謂承先啟后。
過去三十年中,改革開放使得中國重回世界舞臺,敵我對立的冷戰思維,也漸為共產黨人拋棄。歷屆中共領導集體都能以開放而務實的心態與外相處,對臺思維亦與時俱進。兩岸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