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萬元住月子中心,買的是高級感、尊貴感
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中國的“坐月子”習俗并非完全基于醫學和護理學,而是基于禮教的行為規范、文化儀式。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一時間很多人涌入月子中心行業,魚龍混雜之下,這一行業存在人員、服務、設備參差不齊的亂象。
近日,湖南長沙的謝先生花了3.7萬元將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送進長沙某“月子會所”。但因月嫂疏忽,17天大的嬰兒摔落在地,所幸經檢查,嬰兒并無大礙。謝先生表示,妻子在會所提供的營養餐中還吃出蟲子。
類似關于月子中心的負面新聞還不少。
從心理上看,家庭迎來孩子之后,喜悅之中伴隨著某種程度上的應激反應,因缺少照顧嬰兒經驗而手足無措、焦慮,這時“專業服務”就很有吸引力,很多家庭會選擇去月子中心。
所謂月子中心或月子會所,就是為產婦提供產后恢復服務的場所。有所謂“專業營養師”負責給產婦提供月子餐,幫助產婦能夠盡快恢復身體,提供喂養知識,另有專業護士照顧寶寶。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