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丨互聯網科技行業零碳行動加速
代表委員們的持續熱議和頭部企業的公開承諾,無疑將對行業的碳中和行動起到積極作用。期待有更多互聯網科技企業,發揮自身廣泛連接的影響力和研發創新低碳技術的潛力,助力推進全社會碳中和進程。
全國兩會正在召開,低碳話題熱度不減。
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40份的建議和提案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與2021年兩會相比,代表委員們關于“雙碳”的建議提案專業性更強,深入到對具體行業碳中和實現路徑和前沿低碳技術的探討。
科技創新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支撐。兩會期間,雷軍、李彥宏等來自互聯網科技行業的代表委員圍繞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構建綠色算力等問題建言獻策。
在碳中和行動方面,截至目前,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科技企業先后公開了企業碳中和目標和行動路線,為行業其他企業參與碳中和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代表委員持續熱議
代表委員們提交了超過40份碳中和相關建議提案。整體來看,這些建議提案主要涉及前沿低碳技術研發、碳交易市場建設、碳數據核算標準化、行業低碳轉型建議等。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創始人雷軍提交了4份建議。在“關于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中,雷軍認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雙碳”目標的實現,迫切需要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制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給予全局指導。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勇認為,該建議提出的建立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對于電動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升級和優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交了3份提案,其中兩份與碳中和密切相關。在“促進智能交通普及緩解道路擁堵,推動城市交通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李彥宏建議,制定智能交通助力碳減排效益評估標準,量化智能交通助力減排的效益評估。同時開展個人碳積分激勵制度試點,構建公眾碳排放相關數據平臺。
在“加快發展‘綠色AI’,實現算力、算法低碳發展”的提案中,李彥宏建議,探索數據中心碳排放雙控,對數據中心使用綠電部分的能耗不計入考核;建立兼顧性能和能耗的綠色算法度量標準;是開啟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簽發,并加快建立科技減排的方法庫和行業標準。
頭部企業率先行動
盡管與電力、石化、鋼鐵等行業相比,互聯網科技行業的碳排放量相對較小,但是由于廣泛的連接能力和數字化技術優勢,讓社會各界對互聯網科技企業承擔減排責任、助力全社會碳中和進程普遍報以期望。
2021年以來,多家互聯網企業公開減排目標和行動路線。4月,螞蟻集團發布碳中和路線圖。6月,順豐控股、百度先后公布減排目標。8月,哈羅出行發布碳中和路線圖。10月,阿里巴巴發布碳中和行動報告。2022年2月,騰訊發布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
表: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減排承諾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企業公布的信息看,頭部互聯網企業的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在時間規劃、減排策略、發揮影響力等方面存在共性。
在時間規劃上,普遍將2030年作為重要的減排目標節點。這意味著未來10年減排降碳工作將成為互聯網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內容。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字節跳動、美團、唯品會等互聯網企業也將公布碳中和目標。從全社會協同減排的角度看,互聯網行業提前實現碳中和,也能夠為其他行業減排留足空間。
在減排策略上,普遍以主動減排為主、碳抵消為輔。這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的初衷相契合,即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企業參與碳中和,應開展積極的減排行動,通過技術改進和管理優化,推進核心業務的低碳轉型,而不能過度依賴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加“漂綠”嫌疑。
在影響力上,普遍提出發揮平臺連接能力和技術優勢,助力全社會碳中和進程。阿里提出“范圍3+”的概念,在實現自身運營和價值鏈碳中和的目標之上,帶動平臺生態伙伴減碳15億噸。騰訊將助力社會減排的目標與自身戰略相結合,提出引領消費者綠色消費、數字化助力產業低碳轉型、創造更廣泛社會價值的碳中和賦能行動規劃。
期待更有力的行動
在“雙碳”戰略決策全面部署的當下,代表委員們的持續熱議和頭部企業的公開承諾,無疑將對行業的碳中和行動起到積極作用。
然而,作為一項長期發展規劃和一場涉及經濟社會全局的系統性變革,實現碳中和注定不會一蹴而就。即便對于自帶綠色基因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來說,確立碳中和目標只是邁出了碳中和行動的第一步。
伴隨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算力需求的上升,互聯網科技企業自身的碳排放規模在短期內會保持增長趨勢。未來,如何以目標為引領開展切實有力的減排降碳行動,如何滿足相關方對互聯網企業助力全社會碳中和進程的期待,將考驗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減碳能力和決心。
對此,我們從發揮行業影響力、提升碳中和行動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發揮行業影響力,積極參與碳中和。與行業影響和龐大的規模相比,目前參與碳中和行動、公開碳中和目標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數量仍然不多。我們期待有更多互聯網科技企業布局碳中和,發揮自身廣泛連接的影響力和投資、研發低碳技術的潛力,助力全社會碳中和進程。
二是樹立科學減排目標,兼顧可行性和前瞻性。公開碳中和目標不是空喊口號,扎實的數據盤查是制定減排目標的基礎?;ヂ摼W企業特別是平臺企業在碳數據盤查中,需要清晰界定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厘清排放范圍。制定減排目標既需要評估自身減排能力,使目標具有可行性;也需要發揮主動性,使目標具有牽引力。
三是加強減排信息披露,提升碳中和行動透明度。實現碳中和目標是企業的一項中長期規劃,及時披露碳中和行動進展,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履行碳中和承諾的信任,避免陷入“空喊口號”的質疑。另一方面通過有計劃地開展信息披露,有助于企業推動碳中和工作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促進碳中和行動成效的改進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