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為降低國家算力成本,算一筆大賬
“‘東數西算’解決了中國數字經濟和算力資源的結構性問題,使原有的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國家算力成本會大大降低?!?br />
“在西部拿1000畝地,不如在東部拿50畝地?!眲⒁詫幷f,西遷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問題,投資需求也是企業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企業在貴州建數據中心,貴州出了能源補貼政策,讓企業可以用貴州便宜的電給全國提供數據服務,但稅卻不一定交給貴州?!?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5月18日,航拍位于貴州省貴安新區的騰訊山洞數據中心。
新基建如火如荼,“東數西算”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工程。
2022年2月17日,新華社報道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標志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
此前,“東數西算”工程已籌劃近兩年。2020年9月,國家“東數西算”產業聯盟在蘭州成立。2021年5月,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文件明確提出布局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當年12月發布的文件進一步要求國家樞紐節點要綠色低碳。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數據,“算”為算力,即處理數據的能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和工業時代的電力,算力是現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算力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數據中心。
因此,“東數西算”被視為比肩“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以及“西電東送”的又一項國家級系統工程,目的也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東數西算”的目標是利用西部地區的算力資源承接東部地區的算力外溢,“逐步改善我國數據中心供需不匹配的問題,促進算力的靈活調度,實現資源平衡?!?/p>
東部供不應求
據多位受訪者介紹,早年間,中國數據中心的選址主要圍繞網絡資源,哪里有網絡,數據中心就建在哪。
全國互聯網的運行就像公路網一樣,數據從移動、電信、聯通等運營商在各地設立的節點逐級匯流至骨干網上。下級網絡節點不可以越級,不同運營商的網絡也只能在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上實現互聯。
這造成一個問題,即便直線距離很近的兩地,網絡上卻相距很遠。如河北廊坊的數據若想傳輸到直線距離五十多公里外的北京,必須先傳給省會節點石家莊,再由石家莊傳到北京。湖南聯通若想訪問湖南電信則需繞道至廣州骨干直聯點才能實現。
因此,網絡節點集中和網絡需求旺盛的東部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成為中國數據中心的主要聚集地,也是頭部數據中心企業布局的方向。
由相關企事業單位自愿結成的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及周邊、上海及周邊和廣州及周邊的數據中心機架分別占全國規模的27%、25%和1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