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可移植的肺
加拿大科學家使用特殊的“分子剪刀”,把原本A型血的肺轉變成O型血的肺,后者在理論上可以供各類血型的病人移植。在未來,這種方法還可能被用于其他移植器官的血型改造。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肺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風險最大、難度最高的一種。在模擬移植中,科學家使用兩種特殊的酶來改變肺的血型。
在各種類型的器官移植中,肺移植是難度相當大甚至最大的一類。每年都有很多在等待名單上苦苦等待的病人因為無法及時找到匹配的肺而去世。導致這種可移植肺數量缺乏的部分原因是供肺和病人的血型不匹配。加拿大的科學家近日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使用一種“分子剪刀”的方法,他們把原本A型血的肺轉變成了O型,后者在理論上可以供各類血型的病人移植。這種方法的意義并不限于肺移植,未來還可能被用于其他移植器官的血型改造。
起步不晚
與肝、腎等其他器官移植相比,醫學界對肺移植的探索并不算晚,但在人身上首次成功卻要晚得多。
1933年4月3日,蘇聯醫生尤里·沃羅尼(Yuriy Vorony)開展了世界上首例腎移植手術,但手術未獲成功,接受移植的病人兩天后即死亡。不過17年后,醫學界在腎移植上的探索就獲得了回報。1950年6月17日,美國醫生理查德·勞勒(Richard Lawler)為一名患有遺傳病多囊性腎病的病人做了腎移植。這顆移植的腎臟使這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了5年。
肝移植的起步比腎移植晚很多,但很快也獲得了成功。1963年3月1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醫生托馬斯·斯塔茲(Thomas Starzl)開展了世界上首例人肝移植手術,但手術未獲成功。不過首例成功的肝移植手術只等待了4年。1967年7月27日,斯塔茲為一名僅19個月大、患有肝癌的女嬰開展了肝移植手術。手術使女嬰多活了超過1年的時間,但癌癥轉移最終奪去了她的生命。由于其在肝移植以及其他器官移植領域的杰出貢獻,斯塔茲也被醫學界譽為“器官移植之父”。
事實上,肺移植的探索只比肝移植晚起步3個月,但成功之路卻要坎坷得多。在托馬斯·斯塔茲開展世界上首例人肝移植手術3個月后,1963年6月11日,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醫生詹姆斯·哈代(James Hardy)開展了世界上首例人肺移植手術,但這名接受單肺移植的病人僅存活了18天。盡管隨后醫學界又做了多次肺移植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心肺旁路手段(通過體外循環暫時接管心肺的功能,使血液在手術時保持循環,移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并提供氧氣)以及一些免疫抑制藥物取得進一步發展后,首例肺移植的成功才會到來。無數病人和病人家屬還要苦苦等待20年:直到1983年,醫學界才成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