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付費”還是財政買單?高速公路政策效果值得觀察丨快評
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養護,都是需要錢的,而且是大筆大筆的錢。由誰出這筆錢,如何籌集這筆錢,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免收通行費,受到大眾歡迎,但是最終的成本,仍然需要通過燃油稅或者財政撥款等途徑由公眾承擔。收取通行費,則是以“使用者付費”的方式籌資,這種方式看起來并不受歡迎。當前高速公路多數由各省級國有高速公路公司負責,其經營成本畸高,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只有破除壟斷,增加競爭,才能提高收費公路的資金使用效率。
責任編輯:陳斌
市民駕駛車輛在高速公路收費站繳費通行。
日前,山東有一條高速公路宣布收費期到期改為免費,引起廣泛關注。與幾年前各地紛紛延長高速公路收費期相比,顯示出官方對高速公路收費的政策發生變化。但是高速公路到期免費的后果,還有待觀察。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通告,榮烏高速公路威海至煙臺段收費期限屆滿,自2022年2月23日零時起,該路段停止收費。停止收費后,這些路段仍然按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仍由目前的運營公司負責維護。
有媒體報道,這是國內首批因收費期滿而停止收費的高速公路。從1980年代起,中國開始利用銀行貸款、社會投資等融資方式建設收費公路,以收取的通行費償還貸款本息(政府還貸公路)或獲得投資收益(經營性公路)。這些融資方式為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帶來收費過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