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門檻”,該打破嗎?
這種偏好年輕人的傾向,在追求創新和效率的互聯網大廠里,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好幾家互聯網巨頭員工的平均年齡都低于30歲,這讓人好奇,35+的職員去哪了?
責任編輯:劉韻珊
(人民視覺 / 圖)
近日,有人提議,逐步放開公務員錄用“35歲門檻”,進而要求整個社會(企業)取消對招聘者年齡的硬性設限,幫助再就業人群打破35歲年齡限制。這個建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相關話題立即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位。
不必諱言,如今的求職市場的確存在“35歲門檻”。
《公務員錄用規定》對報考公務員資格條件有明確規定,“年齡為十八周歲以上,三十五周歲以下”。資格條款還規定了,年齡、學歷項所列條件,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調整。也即,允許一些崗位根據實際需要對年齡要求有所放寬。不過,35歲還是絕大多數崗位的招錄門檻。
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企業在招聘時,亦對應聘者的年齡進行限制。此前,有學者對上海和成都的招聘廣告(30萬份)進行調查,發現上海八成以上的職位都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歲以下,而在成都該比例也接近七成。
35歲,人正壯年,上有老、下有小,也是用錢的關鍵時刻,結果卻發現就業市場的大門已經對自己關閉了,著實是有些殘酷。所以,每每網上出現關于“35歲門檻”的討論,絕大多數網友都呼吁取消年齡限制。那么,“35歲門檻”該打破嗎?
35歲,的確是個“門檻”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35歲的確存在一個“門檻”。
發展心理學將成年劃分為三個時期: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0歲,成年晚期60歲以上。在成年早期,人的心理不斷成熟,智力水平不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