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兒的詩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張鴻《蠻巢詩詞稿》。
在前現代的漫長歲月里,一個標準的父親形象最好是嚴慈并濟;次一等,苛酷如賈政,猶不失父綱體統;倘若父愛泛濫一味嬌寵,則被視作出格破常,甚至需要背負沉重的輿論壓力——傳統倫理并不鼓勵上位者向下的情感表達,“憐子”即等同于“不丈夫”。子夏哭亡兒,招來曾參怒罵;王戎喪子后“悲不自勝”,為山簡所不解。與父子相比,父女之愛在情感光譜中更顯黯淡——這并不是說沒有研習過“蒙氏教育法”的古人就淡漠寡情,我相信,在望向女兒純真的笑靨時,那涌上心頭的甜蜜今古無別。只是其時不利,尚無足夠空間來安放這一份進退兩難的父愛。
檢諸詩歌史,筆涉女兒者并不鮮見,知名文學家中即可點出李青蓮、杜少陵、韓昌黎、李義山、王介甫、湯若士、屈翁山、黃仲則、龔定庵等等一長串名字。失意平居中,女兒是山溫水軟的慰藉;作客他鄉時,女兒是日逐以新的念想。怯弱的女兒跟隨在“老妻”“稚子”之后,化身又一篇混雜了欣喜、憐惜、愧疚的文字,成為詩人慘淡生涯的注腳。
西晉左思《嬌女詩》,應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寫給女兒的詩”。通篇近三百言,如父親手持家庭攝影機記錄下的兩個女兒紈素、惠芳的搞怪日常。早起開始,她倆的淘氣無一刻停歇,從書房到廚灶,從室內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