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酸菜”暴露出企業供應鏈管理缺位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的首要責任,而保障食品安全不僅要從企業內部做好生產管理,更應該承擔起供應鏈管理責任,做好供應鏈企業生產、加工、流通等每一個環節的監管與引導。
日前,央視3.15晚會曝光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從外收購“土坑酸菜”且不對衛生指標進行檢測,根據披露的畫面可以看到這些“土坑酸菜”是在農田里的土坑中腌制,干活工人們有的穿著拖鞋,有的光著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干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而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業收購時,插旗菜業并不對衛生指標進行檢測。
而就是這么一家在消費者圈層名不見經傳的湖南插旗菜業,在被央視曝光后,卻引動多個知名企業相繼發布聲明,其中康師傅、五谷魚粉發表致歉聲明,宣布取消與湖南插旗菜業的一切合作,統一則回應自2012年以后并未采購其酸菜,并停止了湖南錦瑞公司的供應商資質,而還有多家知名企業發表聲明辟謠,與該企業無合作關系。
作為食品行業,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這種安全要求不僅需要企業加強自身產品安全管理,滿足各項檢驗標準,更需要管好背后那條供應鏈的系統制度。由于食品行業的供應鏈品種復雜、基礎原料較多,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存在諸多加工、流通環節,這些環節之間所帶來的污染,都將不可避免地傳遞到整個食品產業鏈,形成更大范圍的風險,甚至帶來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無獨有偶,十余年前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到近幾年的“瘦肉精”、“染色饅頭”事件,無不告訴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社會責任,更要關注和控制供應鏈的社會責任。消費者買的是食品企業的產品,而很少去關心原料和半成品供應商是誰。事情一旦發生受損最大的也往往是食品企業。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入,企業要想將整個產業鏈納入手中也是不合適的,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對供應鏈進行管理和風險控制來避免供應鏈的風險延伸到企業,企業不僅要做好自身的社會責任,更要管好供應鏈上的社會責任風險。供應鏈責任管理已經成為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這次的事件,就是由一個配料供應商的管理缺失,引發食品企業自身的危機。根據康師傅發布的《2020企業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末,康師傅的食品安全與品質管控專業團隊已壯大至超過 1,800人的規模,通過原物料供應商外檢、食安評估檢驗、原物料進貨檢驗、制程檢驗、成品出廠檢驗,產品市場抽檢等手段,實現全產業鏈嚴格監控。并制定了《供應商考核作業辦法》為供應商管理提供依據,從食品安全、供貨穩定性、創新能力及采購成本等多個角度對供應商進行評估。
但在現實操作層面,制度和團隊并未能幫助康師傅發現這一次的食品安全漏洞,或許經過消毒處理等手段可以讓產品指標通過檢驗標準,但生產過程的疏漏讓康師傅在品牌和股價上受重挫,事件曝光的次日,康師傅股票最大跌幅達15.44%,這也代表資本市場對企業供應鏈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帶來食品安全的隱患,也讓消費者喪失了對產品的信心。
社會和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消費者和投資者要求其承擔起相應社會責任的壓力也日漸增強。企業應該首先提升自身對供應鏈責任的管理,加大人力物力,切實保證供應鏈上下游的檢查,將制度落在實處。當企業開始通過控制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的風險,并從戰略上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供應鏈管理中時,才能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間建立起相互依存和共同發展的合作共贏關系,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和經營。
網絡編輯:史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