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教我吹口哨,法式抽煙,夸我譯得好的人走了”
羅新璋希望女兒更加按自己的本性去活著,但得有正事干:鉆一個事兒,必須得干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三周前,翻譯家羅新璋仙逝。在許鈞、余中先兩位老師幫助下,我聯絡到了幾位圈內人士和出版社的編輯,可直到稿子寫成,還是覺得信息量不充分,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點擊閱讀《“傅譯傳人”,世上唯有羅新璋》)
羅新璋曾去臺灣師范大學講學三年,度過了一段沉浸而自在的研學時光。我致電臺師大翻譯所,電話沒有打通,寫信給當時邀請他赴臺、如今已退休的臺灣師范大學翻譯研究所及英語系教授周中天,幾天后終于收到了周教授的郵件。盡管已過了截稿期,他仍然寫來了兩千字的回憶文章:
“未相見前,想象(羅教授)必是望之儼然,行止肅穆,但他自抵臺之初,就令我們完全放下心防,因為我們迎來了不只是一位治學大師,還是一位親切和藹的父執兄長。他祖籍浙江,口音仍有濃厚吳儂軟語的特色,有時聽起來還不能完全理解。有趣的是,在各班的上課中,往往從羅教授的教室中響起最開朗的笑聲……翻譯研究所的旁邊,就是藏書數百萬冊的臺灣師大圖書館,羅教授優游其間,常樂不知返。因為有些在北京都未能找到的史料,他竟能在海峽另一邊的臺灣找到,解決研究上多年的疑惑,不亦快哉?!?/p>
跟隨羅新璋上“中國翻譯史專題研究”課的學生強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