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救市新片,開辟超英電影另一種可能
責任編輯:陳玲玲
經歷了2021全年沒有在電影院看到超級英雄的我們,終于在這個月等來了DC世界里的扛把子——蝙蝠俠。
不得不說,每個年代的蝙蝠俠都給那個年代留下了屬于它的烙印。
90年代,蒂姆伯頓為我們帶來了陰暗潮濕,哥特風格濃郁的《蝙蝠俠》;00年代,諾蘭為我們帶來了幾乎無懈可擊,現實主義的《黑暗騎士》;10年代,扎克施耐德的《蝙蝠俠大戰超人》,讓我們看到了DC在拓展宇宙里的力不從心。
幾乎每一版的蝙蝠俠,都會讓觀眾不由得思考:哥譚要是沒有蝙蝠俠究竟會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中逐漸放大,甚至變成了一個社會議題。
而這,也讓《黑暗騎士》走向了超英電影的神壇。
《黑暗騎士》三部曲在諾蘭的手下確實大放異彩:在他之前,沒人能想到超英電影居然可以這么拍。在他之后,諸多超英電影也效仿這一做法,但往往很難讓人滿意。
所以,當《蝙蝠俠》系列重啟的消息出現后,人們也不免心生疑問:靠著寫實風格拍出兩部《猩球崛起》的馬特·里夫斯與愛演“怪咖”出眾的羅伯特·帕丁森,到底能不能再創神跡呢?
《新蝙蝠俠》
答案是,不能。
但是,《新蝙蝠俠》似乎又開辟了超英電影的另一種可能:一種更加回歸漫畫與角色本身的可能。
在這種可能下,我們會對每一個角色有更加深刻的影像記憶。它不同于《黑暗騎士》對于社會現實問題的討論,也不同于對肉體凡胎的超級英雄的真實呈現。
它讓你覺得,你就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你正和蝙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