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不會虧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今年已有19.4%告負

“腰斬”的債券收益加上轉型壓力,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得不大力發行“固收+”產品,將資金同時配置于股市和債市,加劇了銀行理財凈值波動。

“我們的銀行理財一開始就沒搞清到底要做什么,是做高凈值人群的高風險產品,還是普羅大眾的標準化產品,如果用高風險產品來吸引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那就走歪了?!?br />
為了提高債券收益,杠桿操作在銀行理財的固收產品里并不少見。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24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2022年年初至今,市場近22000只理財產品中,已有超3500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負。 (視覺中國/圖)

“銀行理財都虧成基金了,那我為什么要買理財呢?”張純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理財甚至還不如基金,不能賣出止損。

2021年下半年,他在某銀行購買了一款名為“智享價值180天(凈值型)”的銀行理財產品。自2022年年初截至3月中旬,產品浮虧近6%。

張純的遭遇并不罕見,以穩健著稱的銀行理財產品正出現大面積虧損。Wind數據顯示,2022年年初至今,市場近22000只理財產品中,已有超3500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負,其中185只產品收益虧損5%以上。

據國盛證券的一份研究統計,2022年以來,19.4%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負,9.6%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1%,2.6%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3%,中國理財產品總規模超29萬億元。

轉型“固收+

張純購買的理財產品正屬于目前熱銷的“固收+”類型,按照合同,銀行將20%40%的資金投向股市,60%80%的資金投向債市。

傳統的銀行理財主要指固定收益類產品。固收產品投向為銀行存款、債券、貨幣基金等資產,收益和風險都不高?!肮淌?span>+”則將一部分資金投向股市,拉高了收益,也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風險。

眼見購買的理財凈值不斷下跌,張純向理財經理強烈要求贖回。對方告知,他購買的產品屬于定期開放申贖的類型,只有到期(180天為一周期)后才能贖回,張純還得等兩個月。

合同規定,張純只能在每個投資周期前的短暫幾天里完成贖回,如果贖回份額超過理財產品整體的10%,就屬于巨額贖回,銀行甚至有權拒絕客戶的要求。

3500多只虧損的銀行理財產品按虧損程度可分成三類,虧損超過10%的“頭部”產品有104只,其中絕大多數產品為投向股市的“權益類產品”,并且是借道QDII或者代客境外理財類產品,主要投資港股和美股。

Wind數據顯示,張純購買的產品在虧損榜單上排在第157位,處于“腰部”位置,也就是虧損幅度在5%10%之間的產品,這個區間共有81只理財產品。這些“腰部”產品是“固收+”的天下,被標注為“混合類”,大部分資產投向債券市場,少部分投向股市。

剩下三千余只“底部”虧損產品大多是傳統固收產品,投向風險最低的債券。

換言之,銀行理財買的股票越多,受到的損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