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建設重啟:保證每省至少兩三家,直擊疫情痛點
3.5萬張床位,33家方艙。2022年春天,曾被作為經驗向國際推廣的方艙醫院,正迎來武漢方艙閉館后的最大規模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要保證每個省能夠至少有兩三家方艙醫院。
本輪疫情中建設的方艙多為醫院,并出現了新的類型——方艙隔離點。方艙醫院是“小型醫院”,接受輕癥和無癥狀患者;方艙隔離點像是集裝箱賓館,用于疑似、密接人員的隔離。
從設計到最終交付,方艙建設的工期一般都不超過一周。在居家隔離和去定點醫院之間,方艙醫院的分診,為醫療衛生體系增加了一個新的醫療照護層級,發揮了橋梁作用,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和擠兌。
(本文首發于2022年3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2年春天,曾被作為經驗向國際推廣的方艙醫院,正迎來武漢方艙閉館后的最大規模建設。圖為3月20日,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的興隆山保稅區方艙隔離點正加緊建設。(新華社/圖)
參與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兩年后,2022年3月16日,孫力魁再次臨危受命。和建設武漢的兩山醫院略有不同,這位某建筑企業相關負責人的新任務是在山東濱州建設方艙隔離點。
3.5萬張床位,33家方艙——根據2022年3月22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吉林、山東、云南、河北、福建、遼寧等12省的19個地市,建成的方艙已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
數字估計還會繼續增加。3月22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保證每個省能夠至少有兩三家方艙醫院。即便現在沒有建設,也要拿出建設方案,確保在需要啟用方艙醫院的時候,能夠在兩天之內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2020年在武漢,由體育館、展覽館等臨時改建的方艙醫院被喻為“諾亞方舟”。2020年4月,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團隊詳釋了中國方艙醫院的經驗:對患者分流,約80%輕、中癥和20%危重癥患者分別進入方艙醫院和傳統醫院治療,既緩解了傳統醫院的診療壓力,也提高了應對新冠疫情的效率。
2022年春天,方艙醫院正迎來武漢方艙閉館后的最大規模建設。
2022年3月15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修訂要點中提到,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患者以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全部收治到定點醫院會占用大量醫療資源,建議實行集中隔離管理。
曾擔任湖北省腫瘤醫院醫療隊副隊長的王俊在武昌方艙醫院參與過診療工作,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方艙醫院的最大優勢正是最大容量地把一些無癥狀或輕癥的患者收治起來,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
工期一般不超一周
這是馳援武漢之后,孫力魁首次接到方艙建設任務:6天時間完成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的建設,相當于5.7個標準足球場。
時間緊,任務重。2022年3月15日14時至3月16日14時,濱州市報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20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8例。在全國,日增數據更是破千。
據南方周末記者搜集,此輪方艙建設中,除香港外,內地最早建設的是吉林市方艙醫院,截至3月23日,吉林省已建成方艙醫院13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