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曉,碧螺風月山水間
年少時,但逢開春,父親總會騎著單車帶我來到太湖洞庭東山。父女倆站在茶園坡地放眼望去,矮墩墩的茶樹抽出了碧油油的葉子,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茶”,碧螺春茶樹系“洞庭山群體小葉種”,纖細玲瓏猶似小家碧玉的蘇州姑娘。
責任編輯:楊嘉敏
“誰摘碧天色?點入小龍團。太湖萬頃云水,渲染幾經年。應是露華春曉,多少漁娘眉翠,滴向鏡臺邊。采采筠籠去,還道黛螺奩。龍井潔,武夷潤,芥山鮮。瓷甌銀碗同滌,三美一齊兼。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想見蓬壺境,清繞御爐煙?!?/span>這闕《水調歌頭》中所描繪的兼“龍井潔、武夷潤、芥山鮮”三者之長乃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世人皆知西湖產龍井,卻鮮知洞庭有碧螺。蘇州太湖之濱的洞庭東、西二山,皆產碧螺春。
蘇州明前第一茬碧螺春茶開炒,炒制完成后即可給客人品嘗。
從來佳茗似佳人
東坡先生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倘若要從《紅樓夢》中選出一位女子作為碧螺春的形象代言人,我看非金陵十二釵之薛寶釵莫屬,寶釵所居之蘅蕪苑,植遍奇花異草,味芬氣馥,可謂“蘅蕪滿靜苑,蘿薜助芬芳”,無怪乎寶玉發出“睡足酴醾夢也香”的感嘆。一如素有“花果山”之稱的太湖洞庭山,諸多花木、果樹枝椏交錯,根脈相通,而茶葉亦屬敏感植物,它汲取花窨果味,天長日久,便自帶一身花果清芬助其香醉萬里。
《茶經》云:“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間”。譯成白話文,二、三、四月間采的都是春茶。若以采摘節氣來劃分,春茶有明前、雨前、谷雨之區分。自春分至清明所采之茶喚作“明前茶”,明前茶芽嫩葉細、飽滿鮮爽、產量又少,因此,素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靶费奂逍录?,雀舌烹春擷”,宋人王十朋在清明時節,取出珍貴稀有的明前茶來招待友人。煎茶之水沸起的漩渦形成“蟹眼”,嫩芽似雀舌,甘香如蘭,“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后,覺有一股太和之氣彌留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边@便是明前茶的妙處。而采摘碧螺春亦須趕在清明之前,一旦過了清明,“碧螺”便淪為“碧腳”即炒青。
到了春分,采茶的男女七八人一伙,十幾人一隊,各人肩背一只茶籃,趁著清晨露水,在輕霧如煙的茶叢中,小心翼翼地采摘。明前“碧螺”通常一芽一葉,炒制一斤高級碧螺春大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因此,素有“一斤碧螺春,十萬春樹芽”的說法。
舊時,講究的茶戶只讓二八芳齡的處子去采。采摘之前,少女們先沐浴更衣,上山時,索性不用竹筐,她們將采下的嫩芽納入懷中,貼放在胸口。處女的肌膚體溫能促使茶葉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