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形態呼喚負責任雇主 ——2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從事件影響看,2月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中有兩類值得關注:一是互聯網企業發生的員工長時間加班、員工猝死事件,二是國際品牌發生的責任缺失事件。

責任編輯:侯明輝

2022年2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收集篩選了100件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從事件主體所在的行業看,占比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金融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從事件涉及的社會責任議題看,占比前三的議題分別是合規管理、消費者責任、安全與健康。按照ESG維度劃分,環境、社會、管治三個維度的事件占比分別為7%、33%、60%。

1月相比,合規管理和責任治理兩個領域的事件占比顯著升高,安全健康和公平運營兩個領域的事件占比明顯下降。從事件影響看,2月的警示事件中有兩類值得關注:一是互聯網企業員工長時間加班、員工猝死事件,二是多個國際品牌發生責任缺失事件。

圖: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議題占比

雇主責任面臨新考驗

2月的警示事件中,員工責任領域的事件有5件,其中有3件發生在互聯網信息服務行業,有2件發生在商務服務行業。事件數量不多,但極具代表性。

2月份,B站和字節跳動先后發生員工死亡事件。盡管兩位員工的離世都不是在工作場所,責任界定存在難度,但輿論一致指向了互聯網大廠高強度的工作節奏。B站回應員工猝死事件時稱“將擴招1000名審核人員”,這也說明了在過往運營實踐中,B站的審核人員存在超負荷工作的可能。

另一起“全體員工因未回復群消息被罰200元”的事件更是戳中了當下職場人的痛點。網傳110日廣東中智華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行政人員在微信工作群發布春節放假的通知,鑒于全員2小時內沒有回復,行政部門隨即發布處罰通知。215日該公司向媒體公開確認了此事,并聲稱是按照公司條例和規章制度進行處罰的。一時間有關該公司制度的合理性,及其背后普遍存在的“即時通信軟件模糊上下班界限”的問題引發討論。

近年來,關于互聯網企業員工高強度工作的討論時有發生,即時通信軟件導致上下班時間界限模糊也成為職場人一大痛點。這些問題無不拷問著企業的員工責任實踐:在新業態環境中、在新技術加持的企業管理中,如何更好地踐行員工責任,促進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毫無疑問,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組織的管理方式和傳統的雇傭關系,一些新的員工責任議題不斷涌現,如“靈活就業”場景中的員工社會保障,“居家辦公”場景中的工時認定、職業安全等。這些新問題對企業踐行員工責任提出了新要求,企業不但需要遵守勞動法以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也需要與時俱進關注和研究新環境帶來的新議題。

國際品牌失責事件頻發

一般來說,大品牌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開展社會責任管理和實踐,也被賦予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然而在2月警示事件中,星巴克、奔馳等跨國企業相繼發生責任缺失事件。

2月8日,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對星巴克無錫震澤路店、無錫昌興大廈店的處罰。這兩家門店因通過篡改、撤換、撕毀調制的食品原料保質期標簽等方式,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經營過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觸面的毛巾未能實現專用等行為,被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并分別罰款69萬余元、67萬余元。

2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有關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通報。通報指出奔馳存在宣傳材料未明確說明貸款產品提供方,服務價格信息披露不符合要求,有關消費者信息授權使用的格式條款未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執行不到位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國際品牌責任缺失事件也非個例。2021年雙十一期間發生的歐萊雅虛假宣傳風波,20221月發生的肯德基盲盒套餐事件,以及入選1月十大警示事件的山姆會員店App默認五星好評等,這些明星企業暴露出的社會責任缺失事件也給其他企業敲響警鐘:社會責任貫穿于企業運營管理的時時處處,體現在企業與相關方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并不能一勞永逸。

對于這些國際品牌而言,此前的優質產品和服務積累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信任資本”,一時的失責也許不會對品牌帶來“傷筋動骨”的傷害。然而,如果不能從失責中吸取教訓,心存敬畏,那么再大的品牌也會出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一、星巴克門店使用過期食材被罰超百萬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2月8日,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對星巴克無錫震澤路店、無錫昌興大廈店的處罰信息。這兩家門店因通過篡改、撤換、撕毀調制的食品原料保質期標簽等方式,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經營過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觸面的毛巾未能實現專用等行為,被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并分別罰款69萬余元、67萬余元。

警示:事件發生后,星巴克承認了兩家門店營運違規并為此致歉。食品安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星巴克的認錯態度固然可取,但是管理上的失責必須懲戒和糾正。作為全球領先的咖啡品牌,星巴克的“金標準”不能只寫在紙上,更要經得起實踐檢驗。

二、B站一審核人員突發身體不適不幸去世

涉及領域:員工責任

事件回顧:2月4日,B站一位從事內容安全審核的員工在家中突發身體不適,救治無效不幸去世。28日,B站回應稱,公司今年將擴招審核人員1000人,以降低人均工作壓力。同時加強員工體檢和健康咨詢。

警示:近年來,互聯網大廠員工猝死事件時有發生,曾經的高薪行業成了高危行業。對于該起事件,無論B站是否有責任,其回應都間接說明了審核人員存在超負荷工作的可能。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宣稱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這不應該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成為企業擔當員工責任、打造負責任雇主的自覺。

三、107App因未完成整改被工信部通報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2月18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通報指出,工信部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進行檢查,截至目前,尚有107APP未完成整改。同時,檢測過程中發現,13款內嵌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存在違規收集用戶設備信息的行為。

警示:2021年11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實施,對互聯網相關應用的檢測及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必將常態化、法制化。作為運營主體的企業理應知法守法,更應該加強自律,為公眾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信息服務。

四、北京盒馬分公司因銷售不合格食品被罰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2月10日,北京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平里分公司因銷售不合格貨品梭子蟹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528元。據不完全統計,這是今年北京盒馬被罰的第8家分公司。

警示:2022年以來,北京盒馬已有和平里、順義、望京、北苑、棗園路、西直門、長陽、大郊亭等8家分公司因食品不合格被罰,罰金累計高達35萬元。一罰再罰,暴露出企業運營存在系統性問題。聲稱用科技和人情味帶給人們“鮮美生活”的盒馬,首先要讓自己經營的食品鮮美起來。

五、安徽微寶化學公司擅自堆放危廢物被罰60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2月21日,安徽微寶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因擅自堆放危險廢物,違反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相關規定,被蚌埠市生態環境局處以60萬元罰款。

警示:危險廢棄物的處置必須依照相關規定,且交由具有資質的危廢處置機構處理。20204月,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完成新的修訂。2021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在國家不斷強化環境治理的背景下,企業更需要踐行環境保護的責任。

六、電連技術子公司污染物超排被限制生產3個月并罰36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2月21日,電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恒赫鼎富(蘇州)電子有限公司,近日收到蘇州市生態環境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恒赫鼎富被責令整改,并限制生產3個月,以及被罰36萬。

警示:企業被限制生產并罰款,教訓可謂沉痛。企業應該看到,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當前在“雙碳”目標愿景下,環境治理和執法力度也不斷趨強,無論是承擔社會責任還是遵守法律法規,保護環境都成為企業長久經營的必選項。

七、千年珠寶違規開發票近2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2月8日,愛迪爾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千年珠寶違反相關規定,向江西兩家新能源公司開具合計1.94億元發票,稅額2522.53萬元,非法獲利26.28萬元,被稅務部門沒收上述違法所得,并處50萬元罰款。

警示:子公司虛開發票牟利,數額巨大,影響惡劣。愛迪爾作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語焉不詳。事件發生后,深交所對愛迪爾下發了關注函,要求說明收到行政處罰的具體時間,是否及時履行了信披義務。外界對此亦存在質疑,即虛開發票不光是為了牟利,是否存在虛構業務的財務舞弊情形,期待監管機構的進一步調查。

八、南京花千里因私自使用人臉識別等違規行為被罰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2月23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處罰信息顯示,南京花千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私自安裝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在未征詢客戶同意且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抓拍超過一千名客戶的面部照片,同時存在宣傳廣告違規行為,被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5萬元。

警示: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景,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滋生侵害消費者隱私的行為。技術中立,但技術應用有倫理規范。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和應用主體,應加強科技倫理治理。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意在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

九、深信服陷“監控員工系統”風波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2月11日,有網友在微博公開了一款員工行為監測系統,并配文表示,該系統可以提前獲知員工是否有跳槽意向,隨即引發輿論熱議。據了解,該監控系統頁面與A股上市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開發的一款軟件“深信服行為感知系統BA”產品介紹頁面一致。在隨后的媒體報道中,深信服客服表示,該系統主要是對員工在單位網絡內的網站訪問記錄進行分析,支持做離職傾向分析。

警示:輿論的指責在于,一方面深信服是以創新名義販賣個人隱私,另一方面從該系統的功能看,使用該系統的企業在收集分析員工上網行為時,大概率不會告知員工,也就會存在侵犯員工隱私的可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負責任的技術創新。

十、馬鋼股份突發安全事故致4人死亡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2月6日,馬鋼股份的服務商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6名作業人員在對脫硫脫硝系統進行搶修時突發事故,導致4人死亡,兩人受傷。

警示:馬鋼將涉事項目承包給專業公司中冶寶鋼,但實際現場操作人員為勞務派遣工,部分勞務派遣工安全技能與崗位要求不相匹配。這一方面說明馬鋼在履行委托方安全責任中存在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說明作為承包商的中冶寶鋼存在專業能力不適應安全生產需要的問題。而涉事的兩家企業均為央企,暴露出部分中央企業總部對下屬企業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網絡編輯:史諒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