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記者們

“在沖突事件中,記者在向外界和公眾提供信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不應該成為襲擊的目標?!痹诓紓愄亍だ字Z德、皮埃爾·扎克熱夫斯基和奧列克桑德拉·庫夫希諾等記者喪生于烏克蘭的戰火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黛麗·阿祖萊說。

這些記者總是與死亡、苦難和悲傷賽跑,近距離地記錄、展示人們如何看待身處的世界。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烏克蘭基輔,記者們戴頭盔、身穿防彈衣進行采訪  圖/視覺中國

布倫特·雷諾德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22年3月13日這一天。

這一次,死神終于抓住他的頸項。他倒在血泊中,彈片扎進了他的脖子。

當時,這位著名的美國紀錄片導演、記者正在伊爾平的一座橋上,把鏡頭對準正在逃離家園的烏克蘭難民們進行拍攝。突然,一陣密集而猛烈的槍炮聲響起,為他開車的當地司機調轉車頭就跑,隨后迅速沖過烏克蘭軍方設的一個關卡。

▲布倫特·雷諾德參加2015年皮博迪獎的頒獎典禮  圖/視覺中國

伊爾平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北部郊區的一個小鎮。它是俄羅斯進攻基輔的重要關口之一,也是俄羅斯近幾周來密集轟炸的戰略要點。

和布倫特同在一輛車上的,還有一位美國攝影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兼職教授胡安·阿雷東多。他遭受了重傷,被送進基輔地區的一家醫院。得知消息后,一名意大利女記者沖到醫院來找他們,拍下阿雷東多側身躺在病床上接受緊急治療的痛苦表情。

▲美國攝影記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生院兼職教授胡安·阿雷東多在醫院接受治療(視頻截圖)

生死概率游戲

2015年,在皮博迪獎的頒獎典禮上,面容干凈、穿著一身筆挺黑西裝的布倫特和哥哥格雷戈棒著獎杯站在紅毯上合影。他面目英俊、身形挺拔,宛如一位明星。

大多時候,布倫特的形象更接近于同行們用手機為他隨手拍下的工作照:胡子拉渣,穿著皺巴巴的橄欖色野外工作服,里面露出防彈背心。他雙手擺弄著攝影裝備,藍灰色的眼眸望著鏡頭,流露著一種迷霧般的憂郁。一位和他在哈佛大學尼曼課程有過交集的人士這樣描述他:“極富天賦,溫和善良,為人羞澀?!?/p>

布倫特及其兄長格雷戈是美國的紀錄片導演、新聞記者和電視制片人。在過去20年中,兄弟二人在全球范圍用鏡頭、文字記錄下沖突、暴力、毒品和社會問題,屢獲重量級行業獎項。他們曾被艾美獎、DGA獎提名,摘得過國際紀錄片協會獎、愛德華·莫羅獎、兩次哥倫比亞杜邦獎、兩次海外新聞俱樂部獎。2015年,兄弟二人以一部關注芝加哥地區心理問題少年的紀錄片《最后的高中》(Last chance High),拿下了有“美國電視新聞界的普利策獎”之稱的行業最高獎——皮博迪獎。

▲雷諾德兄弟的紀錄片《Dope Sick Love》劇照,聚焦美國紐約兩對深陷毒癮的情侶的生活

穿梭在沖突、炮火和暴力中,雷諾德兄弟總能死里逃生。格雷戈稱之為一種“概率游戲”,他自信地認為,如果掌握一些規則,“即使是在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你活下來的幾率都可能很高?!?/p>

車禍、槍擊、炮火轟炸、被人用槍指著頭、從高臺上被踢下去……在職業生涯里,兄弟倆多次僥幸地和死神擦肩而過。有時候,甚至是逃難途中的一次汽車爆胎,都可以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接受《電影制作人》采訪時,他們分享如何得以“死里逃生”的經驗總結:“在報道戰爭和沖突時,真正理解政治局勢以及相關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