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一線扶貧的酸甜與苦樂
扶貧工作不僅要幫貧困戶脫貧致富,還要幫他們解決千奇百怪的事情。扶貧干部并非大權在握、無所不能,大部分基層干部也是普通人,身單力薄。但面對老百姓熱切期盼的眼神,又讓人沒有拒絕的勇氣。扶貧過程中的無奈和煎熬,只有扶貧干部自己知道。每當做成了一些事,看到老百姓臉上的笑容,聽到他們樸素的致謝,我心中的快樂和成就感難以言表。
責任編輯:陳斌
某地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右)與村民交談(圖文無關)。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直接參與者、見證者,一件件扶貧往事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2015年冬天,我在李光玉家走訪。李光玉夫婦年逾古稀,住在半山腰。十多年前,李家舊屋倒塌,夫妻倆用磚頭和石塊壘起幾間一人多高的“房子”,一住就是十幾年。后來,他們又患上眼疾,逐漸喪失了視力。
我跟李光玉交流后,心情很沉重,決心幫他們解決安居問題。我找到建設局負責人,先了解了相關政策,然后匯報了李家的情況。建設局領導當場表態,以李家的情況來看,可以補助建房資金3萬元。
得到這個答復,我非常高興,馬上打電話告訴李光玉這個好消息,催促他盡快動工建屋,補助要盡快落實才能放心。但他說,快要過年了,年后再動工。
天有不測風云。春節過后,當地調整了貧困戶住房改造的補助辦法,不再直接給予資金補助,而是由鄉鎮代建。這意味著建設局答應補助的3萬元建房款落空了。
不久后,李光玉打電話告訴我,他的房子建好了一層。他問我,答應的錢什么時候給?我只好如實將政策變化的情況告訴他。他很不高興:“你曾答應過給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