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看到空難等悲傷消息,我們會寢食難安?
當新聞報道頻繁通過圖片、文字和視頻傳遞關于災難的信息時,創傷也許就在你打開的每一個鏈接里,逐漸累積。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如何平復心理創傷。
責任編輯:劉韻珊
3月21日,一架東航波音737-800客機在廣西梧州墜毀,消息牽動著千萬人的心。據悉,機上人員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飛機墜毀之后引發了山火,救援隊伍迅速前往開展工作。
不少人從看到消息的那個下午開始,一邊不斷刷新網絡資訊,一邊為機上人員祈禱,東航MU5735的話題也在社交媒體熱門榜上久居不下。
很快,相關報道變得多起來,不但有官方舉辦的新聞發布會,記者進行的現場連線直播,還有對于失事機組、旅客家屬的采訪文章。由于事故發生的原因尚未得知,每一次搜救現場發回的片段線索,都會引發大家的討論和關注。
越是關心,就越是不斷刷新,可是對事件了解得越多,情緒就越加低落。在相關話題的評論區里,我們常??梢钥吹接芯W友表示,自己刷完新聞后難過得流淚,甚至茶飯不思。
根據心理學的說法,這種感受可能來自“替代性創傷”。
重大災害面前的個體心理危機
替代性創傷(vicari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