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屆網友愛陰陽怪氣?
從微信“黃豆”表情的基礎嘲諷,再到使用可愛的表情包來疊加buff,還有今年火遍全網的“低情商VS高情商”等等,陰陽怪氣幾乎沒有門檻,一學就會,人們越來越喜歡用陰陽怪氣來發泄情緒。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陰陽師”興起背后的深意。
責任編輯:劉韻珊
最近,有網友發帖吐槽,過年回家被丈母娘各種陰陽怪氣,比如丈母娘說有些人年薪不低但就是存不到錢,說的不就是自己嗎?還說什么有些人,賺的錢有多少給她女兒了.....
無獨有偶,河南許昌的一名女生放假回家,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在家呆幾天后,父母的態度從噓寒問暖到陰陽怪氣,比如故意在房間掃地還說是不是打擾到“瞌睡公主”了。
如今,網絡流行起一種話語體系叫“陰陽怪氣”,它可以解釋為,以半遮半掩、反語挖苦的方式,讓對方在不同的場合下,都能品出同一種不爽的滋味,尤其受這屆網友的歡迎。
比如“不會吧不會吧,不會有人真的……”“就這?就這?”,如果你在網上沖浪時習慣運用類似以上的句型的話,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是一名“陰陽師”了。
“陰陽師”從古至今都有
過去,我們想吐槽一個人的時候,大多都是說:“這個人真的好討厭!”,但近年來這樣直抒胸臆的說話方式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可愛愛的表情包,加上看似“恭維”的話語——那您真是好棒棒呢。
這句簡單的話已經蘊含了陰陽怪氣的最重要的三個知識點——用詞禮貌、話里有話、言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