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偵探小說Ⅹ:報紙新聞與偵探小說

編者按:

自從1896年《時務報》首譯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以來,偵探小說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已有百余年歷史。而在百年之后對其進行“回望”,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文學、歷史與社會生活,也有助于我們重新反思當下國產懸疑推理小說及影視劇文化的“前世今生”。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世紀初的都市偵探,需要密切關注報紙。民國作家程小青筆下的偵探霍桑,就有每天早上讀報的習慣。圖為劇《民國奇探》(2020)劇照。 (資料圖/圖)

報紙對于早期偵探小說而言,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早期偵探小說大多首發在報紙上,而且在這些小說里,報紙作為現代都市媒體,常常充當查案線索、破案工具,乃至犯案手段。

足不出戶,就能抽絲剝繭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口數量龐大、職業分工細密、人際關系復雜、人員流動頻繁,每個人要想了解自己所在城市中的“他者”,是格外困難的事,除非借助現代新興媒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那就是報紙。

20世紀初的都市偵探,更需要密切關注報紙。程小青筆下的偵探霍桑,就有每天早上讀報的習慣。在絕大多數的“霍桑探案”系列小說中都出現了報紙,許多細節頗有紀實色彩。

偵探讀報,不像普通人一樣走馬觀花,只揀選其中一些有趣的娛樂八卦來消遣,而是需要格外關注各種社會新聞和案件報道,特別留心其中可能存在的線索與破綻。比如在小說《雙殉》(1926年,初次發表時題為《愛之波折》)中,霍桑和助手包朗就都注意到了報紙上“張美俠服毒的消息”,而這恰好與霍桑剛剛接到的一起委托案件有關,“那人要我偵查的,就是張美俠的死究竟是自殺,還是被殺”。在《怪電話》《江南燕》等小說中,霍桑也是通過報紙了解到“孫家的盜案”“最近社會上的三起綁架案”“舞女被殺案”等案件消息。在民國時期犯罪活動猖獗的上海,過多的社會案件報道讓偵探和助手們都難免感到有些麻木。在小說《舞后的歸宿》(1940年)中,包朗看到“新聞紙上載著東大旅館中,有一個舞女,被伊的一個熟識的舞客開槍打死”的社會新聞,感慨:“這樣的新聞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