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和性別議題交織下的青春片
《青春變形記》借助可愛的形象傳遞出一種樸素的普適的價值觀,并試圖深入探討華人的人情與倫理,它雖然簡單,卻不失為后“全球化”時代一個讓人欣慰的寓言。它告訴我們,身份的壁壘最終可以被理解和愛化解。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自從皮克斯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TurningRed)3月份在Disney+上線后,不少觀眾就被那只毛茸茸的紅色小熊貓迷住了。短短一周內,它的形象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成功“出圈”。
《青春變形記》之所以在中國的討論度這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的創作者石之予(DomeeShi)是一位華裔女性,她曾因探討中國式親子關系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過奧斯卡獎。
作為石之予的長片處女作,《青春變形記》將故事的背景放在2002年,講述了生活在多倫多的華裔女孩小美一覺睡醒發現自己變成了紅熊貓的故事。電影除了加入不少中國文化元素之外,還充滿了懷舊感,讓已經成年的觀眾看后也很容易想起自己的青春期。
《青春變形記》并非第一部飽含中國元素的美式動畫片,1998年的《花木蘭》和2005年的《功夫熊貓》都曾獲得全球范圍內的成功。不同于這兩部作品將中國文化作為“奇觀”來展示,《青春變形記》著重展現的是中國式的家庭關系,全片以小美和母親的矛盾為核心,在族裔和性別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