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通報西藏昌都水泥“批小建大”、破壞生態
督察組通報,昌都市2019年,水泥產能利用率為97.4%,但2021年僅有63.4%。3家水泥企業4條生產線普遍存在“批小建大”問題,批復產能為60萬噸/年和7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均為90萬噸/年。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嚴重產能過剩,執行“去產能”政策多年,“批小建大”是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安幌M寄酥廖鞑厮嘈袠I的發展,再重走一遍產能過剩的老路?!币晃欢讲旖M人員表示。
產能過剩的另一個潛在影響是,企業利潤微薄甚至虧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在生態環保上的投入。水泥的原料是石灰巖礦,督察發現3家企業的礦山均存在生態破壞問題。
發自:西藏昌都
責任編輯:汪韜
八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石灰巖礦山未落實環評“邊生產邊治理”要求。
水泥,這種膠結砂與石的灰色粉末是現代化的象征,也是門檻較低的工業行業,容易產能過剩。
2022年4月6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稱督察組)通報,與四川、青海、云南接壤的藏東昌都市,2019年,水泥產能利用率為97.4%,但2021年僅有63.4%。昌都3家水泥企業4條生產線普遍存在“批小建大”問題,批復產能為60萬噸/年和7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均為90萬噸/年。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嚴重產能過剩,執行“去產能”政策多年,“批小建大”是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安幌M寄酥廖鞑厮嘈袠I的發展,再重走一遍產能過剩的老路?!币晃欢讲旖M人員表示。
“目前水泥占西藏工業比重的60%-70%,整個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行業,是西藏工業的壓艙石?!蔽鞑刈灾螀^建材工業協會會長趙云鵬介紹。
但一旦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市場易現惡意競爭,企業虧損面擴大,甚至影響生態修復。督察還通報,昌都水泥企業的礦山均存在生態破壞問題。
2022年3月2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海通水泥未落實礦區生態修復措施,生態破壞十分嚴重。
從水泥缺貨到產能過剩,昌都只用了2年。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這背后有對高原地區可否通過增大爐窯來緩解低壓的技術爭議,也有水泥企業對于基建項目過高的預期。
督察組指出,昌都市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到位,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力,對水泥企業采礦生態破壞、項目“批小建大”問題監管不到位。
從水泥短缺到產能過剩
“昌都泥貴”,2021年前,昌都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